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广动员聚力量 奏攻坚“大合唱”

脱贫,不仅是承诺,也是行动。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中间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

脱贫,不仅是承诺,也是行动。

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中间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宝贵经验,也是重要导向。

成绩:7亿多农民脱贫

根据国家统计局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七成。

此外,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水平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实际增长10.4%,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5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9.8%,比2012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

企业:将扶贫列入发展战略

注重实效是企业的特点。这场战役的领军队伍中不乏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他们熟识并运用市场机制,带动各地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将扶持地方脱贫列入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使企业扶贫日益突显出巨大发展力量。

据了解,恒大集团于2015年底开始,计划5年无偿投入110亿元,帮助贵州省毕节市100多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实现全部稳定脱贫。在产业发展上,恒大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帮助贫困人口就地脱贫。

“2018年起,我们将扶贫上升到主业高度,确立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的‘双主业’发展模式。”碧桂园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组建近百人的专职扶贫队伍,与全国9省14个县达成结对帮扶协议,主动承担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

走在甘肃的土地上,很多企业在这里开荒拓土。他们经过长时间专业调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探索出适合当地地貌气候及百姓生产生活的产业扶贫新路径,在改善当地居住、交通环境的同时,着重通过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社会组织:探索建立脱贫帮扶机制

近几年,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医、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遍地开花,各地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脱贫帮扶工作机制。

在陕西,以“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陕西模式早已悄然形成。记者了解到,陕西省民政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陕西省社会工作协会,统筹协调全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建立起社会组织扶贫工作平台,使更多社会组织联通起来,形成合力,从而探索出适合陕西发展的特有模式。

近年来,陕西省立足构建大社会扶贫格局,广泛动员全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截至今年年初,全省已有952家社会组织参与到扶贫行动中,累计投入4.84亿元,在产业扶贫、医疗救助、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留守儿童帮扶、困境儿童救助等领域,实施帮扶项目800余个,覆盖全省1400多个贫困村,28万人次受益。

2017年至今年年初,云南省玉溪市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1216家,各级社会组织累计捐款3110万元,实施项目200余个,帮扶困难群众19.98万人次,参与人次1.7万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玉溪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1216家,从业人数超过数万人,社会组织及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脱贫的潜力巨大。为此,玉溪市民政局尝试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行动,联合市文明办、市妇联等部门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倡议,积极引导全市各级社会组织聚焦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号召社会组织发挥优势,以产业扶贫、交通扶贫、科技扶贫、兴教助学、送医送药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精准扶贫。

全国各地社会组织上下联动,主动作为,跨界合作,已成为我国社会扶贫的一支生力军。

如今,距离2020年我国全面脱贫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随着我国扶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剩下3000多万的贫困人口,可谓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攻坚拔寨啃骨头的过程,更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举全国之力共同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

记者 权 敬

编辑:QM 审编:admin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