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社工十年:社区矫正社工亟需新鲜血液

社会工作师,又称社工,在我国尚属年轻行业。自2008年我国首次开启社会工作师考试至今的10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参与到流动人口管理、帮扶留守儿童、救助老弱病残困难群体等方方面面社会治理工作

社会工作师,又称社工,在我国尚属“年轻”行业。自2008年我国首次开启社会工作师考试至今的10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参与到流动人口管理、帮扶留守儿童、救助老弱病残困难群体等方方面面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具正能量的专业作用。据统计,截至2017年8月,我国持证社工已达28.8万人.

今天,本报特别推出一组报道,反映十年间各地社工的生存足迹与专业作为,抒发他们的心声与期许,以此推动社工群体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发展壮大。

早上6点30分,叶青起床洗漱,出门坐上6站公交就到了工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社区矫正中心。倒一杯温水,打开电脑,叶青登录武汉市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在线点检,以便一上班就能将全区社区服刑人员情况向汉阳区社区矫正中心负责人汇报。叶青是武汉市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中的一员。

2009年,武汉市公开招聘社区矫正专职社工。经过近10年发展,社工已经成为武汉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

不同于其他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专职社工一直不为公众所熟知。《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汉阳区社区矫正中心,以叶青为样本,试图展现社区矫正专职社工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新期待。

社区矫正重要力量

叶青将社区矫正中心比作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沿哨所”。2015年,叶青从基层司法所调入汉阳区社区矫正中心。

“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之前,要到社区矫正中心参加入矫宣告、签订《自我告诫书》、进行心理评估、接受检察官询问谈话、完成入矫教育。”说起汉阳区社区矫正中心的日常工作,叶青如数家珍。

每周五,汉阳区社区矫正中心都会迎来一批新入矫人员。在汉阳区司法局指导下,按照工作流程,叶青摸索出分流报道、分类入矫宣告、分类集中教育等方式,协助将汉阳区社区矫正中心运转得井井有条。

“专职社工承担了社区矫正大部分工作。”叶青认为,不同于司法行政人员,社区矫正专职社工与服刑人员更加平等,在解决矫正对象问题、恢复其社会功能、促进其顺利回归等方面有着一定优势。

在汉阳区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中,因醉驾被判处2个月以上缓刑的社区服刑人员占比最高。针对这种情况,去年底,叶青摸准醉驾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精心设计了专题警示教育课——观看警示教育片、讲解醉驾危害、相互分享学习心得,对醉驾导致社区服刑的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当时效果非常好,有些社区服刑人员还主动做起了义务宣传员,劝亲友不要酒后驾车。”谈及此事,叶青仍很高兴。

社工力量亟待加强

800元到1940元,这是9年间,叶青到手工资总额的变化。工资虽不高,但叶青的获得感还不错:“每当对他们宣读解矫宣告,看到他们开心地笑,听到他们真诚地感谢,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叶青有时会很忙,这也是社区矫正专职社工的真实工作状态。

官方数据显示,武汉全市社区矫正专职社工与在矫社区服刑人员的比例为1:98。武汉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人员流失率一度高达40%。

今年,武汉试行由各区社区矫正管理局统一社会调查评估、统一衔接、统一入(解)矫宣告、统一重点人员管理、统一审批和统一奖惩的“六统一”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水平。而这对社区矫正专职社工提出了更高要求。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全市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占比1.2%,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占比14.8%,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占比7%。

“社区服刑作为刑罚的一种,是非常严肃的。社区矫正专职社工首先要具备较强责任心,其次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知识。我们现在亟需这样的新鲜血液加入。”叶青说。

对于社区矫正专职社工流动性大的现实,叶青建议,从工资、晋升空间、归属感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合理评价体系,提高社工收入,打通职业上升渠道,增强职业获得感,从而留住人才。

汉阳区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缓解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压力,该局正在尝试将社区矫正项目外包给社会第三方运作,吸纳更多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为增强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归属感,武汉市司法局还专门开展优秀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评选等系列活动,培育优秀社工典型。叶青曾先后两次被武汉市司法局授予“武汉市优秀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称号。

“社会矫正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时间不长,社区矫正专职社工管理工作目前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要真正解决社工问题,还需要从制度层面着手完善顶层设计。”前述汉阳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建议。

本报记者 刘志月 本报实习生 刘 欢

编辑:XKJ 审编:admin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