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以“社工+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造老旧小区治理新典范
今年以来,滨州市滨城区聚焦社区治理痛点、堵点,积极调动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优势及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作用,打造一批以市中街道文汇社区为代表的社工+志愿融合试点社区,推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助力创新社
今年以来,滨州市滨城区聚焦社区治理痛点、堵点,积极调动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优势及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作用,打造一批以市中街道文汇社区为代表的“社工+志愿”融合试点社区,推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助力创新社区治理。
市中街道文汇社区坚持“社工+志愿服务”齐头并进共促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领头羊”作用,以绣花功夫找准治理服务“绣点”,用心用情绣出惠及群众美好生活新画卷。
聚焦专业社工队伍建设,谱写“社工服务”新篇章。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打造活力团队。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主阵地,搭建起“社区+志愿服务”互融平台,分片、分类招募志愿者,由社区工作人员帮带培训,打造合唱社、舞蹈社、旗袍社、非遗社等14支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健身、朗诵、非遗、京剧等范围。提升队伍服务能力,擦亮团队品牌。社区充分发挥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联合“双报到”单位、共筑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占比大、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等民生问题,开展走访送温暖系列服务,创新叫响了“幸福来敲门”“向前一步”等矛盾调解、治理服务品牌,“幸福来敲门”工作法入选全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以及全省优秀社区工作法重点推介十佳案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擦亮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绘就“志愿赋能”暖画卷。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筛选38名微网格长,每名微网格员联系60-90户居民开展志愿服务;统筹4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以“人人参与”推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抓实服务质效,提供全龄段志愿服务。首创家庭式托育,创建0—3岁“汇爱娃”托育园7家,消除230户家庭生育焦虑,设57个毛毛虫巴士站点减轻家庭接送负担。打造渤海国际青年发展友好街区,招商引入电商企业37家,带动商圈内106家商户开展线上销售,年营业额超5亿。设置13处“蜂小驿”服务站点,为辖区530余名新就业新业态群体、户外工作者提供歇脚、就餐、法律援助等项服务。
加强社工志愿服务联动,唱响“居民满意”主旋律。聚焦民之所需,开展服务活动。实施医疗便民志愿服务,与滨州市中医医院积极对接建立慢病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并且为上班族提供延时服务。在小区内建立医保便民服务站,每名医生包保20户居民,常态化开展精细化健康服务。开办孝善食堂,由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为小区75名老人提供餐食,为11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残障人士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聚焦项目实施,激活基层发展“造血细胞”。在社区搭建“微工厂”平台,引进春星服饰、绳网编织、工艺珠编等企业社会组织经营,社工队伍运营,创新成立社区党委领办城市社区合作社,扩大家门口城市社区合作社就业渠道。开设“黄河大集”沿街店面,引进第三方社会工作组织开展经营,与辖区农村合作社直接对接,采用“线上社区团购+线下驿站直营”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居民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成立慈善基金,在社区开辟商业空间,实行利润反哺,不断壮大基层基金“蓄水池”。(魏玮 宋逸群 郭文艺)
http://www.sd.xinhuanet.com/20241102/f3d19bcc1b724734a112a973cf7ec50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