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纽带:汇聚涓涓暖流,点亮公益之光
中华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到青海省称多县向困难群众赠送牦牛。供图 中华慈善总会本报记者 赵晓明青海省称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地理与气候条件恶劣,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类稀少且产量低下,当地居民主要依赖
中华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到青海省称多县向困难群众赠送牦牛。供图/中华慈善总会
本报记者 赵晓明
青海省称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地理与气候条件恶劣,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类稀少且产量低下,当地居民主要依赖畜牧业和采集冬虫夏草赚取收入。
在这里,单亲妈妈成林巴毛(化名)坚韧不拔地抚养着四个孩子。成林巴毛在照顾孩子之余,还帮邻居放养牦牛,以此赚取一些不稳定的收入,用瘦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
然而,命运并未因此给予这个家庭更多眷顾。成林巴毛的两个儿子被诊断出患有包虫病,需要长期治疗,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2023年冬天,她家的房子又遭到了熊的破坏,一家人被迫搬到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居住。这样的变故,让本就困难重重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缓解家庭处境,成林巴毛家适龄的孩子在读书之余到餐馆打工、送外卖,补贴家用。
2024年,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工作委员会发起“幸福家园关爱困难群体活动——困难妈妈帮扶行动”,开展互联网募捐,向成林巴毛等陷入困境的妈妈伸出援手。
数字时代,互联网与数字技术成为连接爱心人士与受助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网络的广泛传播,成林巴毛一家的困境被更多人了解,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
2024年7月,中华慈善总会用筹得的善款购买了怀孕的母牦牛,由网络募捐部部长周志芬带队,将牦牛送到成林巴毛家中。牦牛的到来,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母牦牛会产下小牛犊;牛奶可以出售给当地的乳制品加工厂,也可以制成酥油;小牛长大后,它们可以继续繁殖或者出售。这种良性循环为成林巴毛一家带去了新的希望。
后来,成林巴毛一家的故事被制作成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许多人表示,这个故事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也让他们更加关注困难妈妈的生活状况,愿意参与慈善活动帮助她们改善生活条件。
视频发布后不久,一位爱心人士来到中华慈善总会,他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困难妈妈帮扶行动”的宣传视频,深受触动,与工作人员分享了自己母亲的故事。他特地从山东来到北京,现场捐款,为困难妈妈提供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借助线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爱心在数字纽带的连接下广泛传递。无论是身处偏远山区的孩子,还是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家庭,都能通过互联网接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这份力量虽然无形,但异常强大,汇聚成一股澎湃暖流,推着社会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前进。
“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磨难与挑战,只要我们心怀希望与爱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周志芬表示,愿更多的公益之光照亮需要帮助的人们,让爱与希望生生不息,温暖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
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6176/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