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3位普通肢残人的曲折故事: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3位普通肢残人的曲折故事 迈过心坎儿发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蔡君彦文图今年8月11日是第九次全国肢体残疾人(肢残人)活动日,8和11,分别象征肢残人乘坐轮椅的两个轮子和使用的两根手杖。省

3位普通肢残人的曲折故事 迈过心坎儿发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蔡君彦文图

今年8月11日是第九次全国肢体残疾人(肢残人)活动日,8和11,分别象征肢残人乘坐轮椅的两个轮子和使用的两根手杖。省残联、郑州市残联等组织肢残人代表开展励志演讲、集体游园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肢残人的同时,激励肢残人自身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目前,中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约占29%,是残疾人中最大的群体,虽然肢残让他们面临许多障碍,但是,通过努力也会实现蜕变。这里,我们来了解3位普通肢残人的曲折故事,他们用自身经历证明6个字:越努力越幸运!

故事一:从美甲到特教再到创业袖珍女职场三次转型

1.25米的身高,让1977年出生的“袖珍人”杨莉乍一看像个孩子,她乐观向上,勤学能干,在肢残人朋友圈,她的三次职场大跨度转型常被大家说起:看看,只要肯学,啥都不是问题!

这,也是杨莉最想分享的心里话。

由于身体原因,家人对杨莉没有过高期望,她无忧无虑长到20岁后,开始为工作的事烦心,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的经历,让她有些自暴自弃,她甚至对父母抱怨:为什么把我生下来?!

“现在我非常后悔给他们说过这些话。”杨莉知道,抱怨没用,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靠什么养活自己呢?爱画画的她最先想到学习美甲,把舍不得花的零用钱攒起来交学费,可刚开始学就后悔了:好难呢!用的毛笔比铅笔芯都细,拿起来就手抖,还要在指甲上画五颜六色的画……硬着头皮学吧。

为了让手画画时不抖,她装订了一个厚厚的白纸本,不分昼夜练习,终于,手不抖了,画得也越来越好,学成手艺后,她开了属于自己的小店。“当我为第一个顾客做完指甲,对方满意付钱的时候,我内心真是激动万分,这是我凭双手挣的钱啊!”

这一做就是七年。由于颈椎病不能伏案工作,杨莉无奈结束了美甲行业。

接下来干啥?她尝试在夜店卖鲜花等,都觉得不太喜欢。2014年,经朋友介绍,她参加培训后到一家训练中心,做自闭症孩子的特教老师,当玩伴儿又陪同做康复训练,杨莉工作很用心,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先进个人。这一干,又是三年。因为一次意外脚部受伤,她辞去特教工作,另寻出路。

“之前一有啥难事儿,我都找我妈哭,现在我都觉得那都不是事儿。”杨莉说,她去年遇到残疾人朋友许霞后,彼此欣赏,决定一起创业,开了刻玲珑玉雕工作室,迎来人生又一次转折性的变化。朋友主要负责玉料的雕刻、加工,她则主要负责玉料的鉴定,潜心专研至今,进步不小。“我必须努力学,让自己更能干,要不然,想合作别人也看不上咱。”

故事二:失右手后一度想轻生如今网上卖山药获自信

对今年38岁的魏玉玲来说,2008年的一场变故是人生中一道特别难迈的坎儿:那之前,她从大学顺利毕业,在郑州找到称心的工作,又和意中人结婚,连房子也定了。可一场意外,让她不幸失去了右手,从职场丽人一下子成了肢体残疾人。

“一时真接受不了,走不出来。”站在人生的拐角,她哭干了眼泪,不愿出门,不愿说话,整天躲在家里发呆,甚至想轻生。

在家闷了一段时间后,魏玉玲的生活有了转机。通过残联提供的平台,她在郑州市残疾人培训中心学习了PPT制作等新技能,重新找了份工作。人是走出家门了,可她心里的疙瘩仍没解开,“出门总怕别人发现我肢体有残疾,总拿衣服遮挡着。”她对自己的身体残缺依然不能接受。

纠结、挣扎着到了2013年,魏玉玲当妈妈后再次失去了好不容易找来的工作。怎么办?沮丧之时,有朋友建议:你爱人家不是温县的吗?试着当微商,在网上卖自家产的怀山药呗。她觉得这建议不错,赶紧学着在网上、微信里推销土特产,照顾孩子的同时做起了微商。每年季节性地忙三四个月,几年下来,她从最初一年销售几十箱怀山药到如今一年几千箱,客户从省内发展到北京、福建等地,实现了经济独立。

比实现经济独立更艰难的,是真正走出内心的阴影,“实现蜕变,我用了七八年的时间。”魏玉玲说,这背后也离不开学习。

曾经,她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一度过得很压抑。通过残联提供的一次去南京学习心理成长课程的机会,她见到了很多自信优秀的残友,又听专家鼓励残疾人要内心强大,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她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主动帮忙照顾起几位残友,“心里有了光,自己好了,也会照亮身边的人”。

渐渐地,出门在外时她不再用衣服遮挡手臂,之前搭衣服是种保护,如今反成了负累。她觉得,那伤口反倒是自己意志坚强的体现。

如今,魏玉玲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微商、理财,期待着等孩子上学后,腾出更多精力把微商做得更好。

故事三:最艰难时曾露宿乞讨学假肢手艺改变命运

看到郝趁义如今意气风发的样子,很多人不会想到,这位郑州市力康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最艰难时曾在郑州滨河公园露宿,在郑州火车站乞讨。之后,他找到给自己安装假肢的假肢厂,从看大门、打扫卫生、接电话开始,潜心学习做假肢的手艺7年,终于迎来人生转机。

今年38岁的郝趁义来自周口农村,家境贫困的他辍学后外出打工,1997年秋天,遭遇了最刻骨铭心的不幸:在一家砖窑厂打工时,因为出事故失去了左腿,当年,他只有17岁。

“接受不了,也嫌丢人。”可眼瞅着家里困难,父母年迈体弱,郝趁义告诉自己必须挺过来。他在母亲的陪伴下到郑州安装了假肢,可以扔掉拐杖行走。春节过后,他告诉母亲:我得学手艺,我得靠自己生活。

他先是戴着假肢学了厨艺,又在郑州二马路劳务市场找了份杂工,无奈站久了伤口溃烂,干不下去了。最难的时候,他曾露宿郑州滨河公园,还曾在火车站乞讨。

怎么办?郝趁义试着找到帮自己做假肢的假肢厂,恳求老板让他留下,从看大门、打扫卫生、接电话开始干,每个月450元。大半年后,他主动找到老板想当学徒,他说:“你们干着,我看着,跟着打个下手,也不用给我加工资。”就这样,从1998到2005年,他潜心学做假肢技术,一学就是7年。

7年下来,郝趁义去北京考假肢制作师资格证,一次考过,当年全省只有两人考过。

机缘巧合,后来假肢厂老板决定回东北老家发展,见郝趁义人实在,手艺好,周围人对他都很认可,就把假肢厂转让给了他。从2005年至今,他和工人们已帮助约1万名残友安装了假肢,开始新生活,现如今公司的3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都是肢残人。

“我自己戴假肢,知道残友们戴假肢的难处,也愿意帮助更多致残人走路正常,回归社会。”郝趁义经常鼓励身边的残友说,只要咱脑子好好的,一样可以靠自己独立生活。一路走来,他把假肢厂经营得越来越好,如今在郑州成家立业,有车有房。

迈过心坎儿会发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心声

魏玉玲说,身处困境,最重要的是思维要转变,消极抱怨,永远不能华丽转身,只有接纳自己,努力让自己更有能力,生活才会过得更好。她同时呼吁,希望社会大家庭能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合适的岗位,以及更多帮助大家实现心灵成长的学习机会。

“我们想对2472万肢体残疾的朋友说,当你处在人生低谷,不妨看看周围身残志坚的残友故事。”郑州市残联肢残人协会主席梅丽说,身残志坚的不仅有“宇宙之王”霍金,励志演讲大师尼克·胡哲,现任中国残联主席的张海迪等,还有众多像杨莉、魏玉玲、郝趁义一样的普通人。每个人的蜕变过程中,自立自强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一道坎儿,努力迈过那道坎儿后会发现,曾经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他们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倡议

为帮助更多肢残人朋友实现蜕变,社会大家庭也应该提供更多理解、尊重和关爱。梅丽呼吁,在8月11日中国肢残人日及今后,让我们一同为肢体残疾朋友做8件事——

●用微笑面对他们,不歧视,不嘲笑,不拒绝;

●平等相待;

●无论当面还是私下,不要随意谈论他们的残疾状况与成因;

●必要时,在征得许可后,给他们礼貌的帮助;

●路上遇到残疾人,耐心地等他(她)先过;

●在公交和地铁上不占用残疾人专座;

●如果可能,为他们提供体面的工作;

●告诉自己的孩子,他们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编辑:qm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肢残人敌人故事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