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38年守护,他的四季与候鸟同歌

盛夏的鄱阳湖区,湿地的青草与候鸟的羽翼交织,在晨风中翻涌成碧浪。当记者走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站,中国好人王小龙工作室映入眼帘。这方不大的空间里,密密麻麻的证书与照片无声地讲述着巡护员王

盛夏的鄱阳湖区,湿地的青草与候鸟的羽翼交织,在晨风中翻涌成碧浪。当记者走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站,“中国好人”王小龙工作室映入眼帘。这方不大的空间里,密密麻麻的证书与照片无声地讲述着巡护员王小龙38年如一日守护候鸟的不凡岁月。

今年即将退休的王小龙,谈起救助候鸟的往事,眼中依然闪着光。最令他难忘的是1992年冬天,巡湖时遇到一只幼年白鹤深陷湖滩。他赤脚踩进刺骨的淤泥,小心翼翼地将它抱起带回。“清洗、包扎、买鱼虾喂养……”他回忆道。更让他动容的是,送幼鹤去吴城卫生院看病时,白鹤竟一前一后地、一步步跟在他身后,走了几公里,仿佛懂得他的善意。

白鹤痊愈放归那一刻,它久久盘旋、不肯离去,这是王小龙心中最美的画面。“我们救护候鸟,就是为了让它们重回蓝天。”他说。在38年的巡护路上,王小龙共救助了300多只受伤的鸟儿。

去年10月,“中国好人”王小龙工作室揭牌成立,这不仅是对他半生付出的肯定,更成为守护精神传承的新起点。

“中国好人”“江西好人”“江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新时代赣鄱先锋”“江西最美环保人”“江西最美林业人”“江西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一项项荣誉,记录着王小龙来到吴城站所踏出的每一个坚定脚印。一身迷彩、一双胶靴、一架望远镜,陪他走过1.4万个日夜、40多万公里巡湖路。

“95后”副站长谭文浩从他身上读懂了何谓坚守。“以前只知道他拍照厉害,后来才真正明白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漫长等待与艰辛。”谭文浩提到,为捕捉彩鹮喂食的瞬间,王小龙曾在湖滩旁静静等待几个小时。“做好生态摄影不仅要靠技术,关键是对生命的尊重,不能有丝毫惊扰。”

保护远不止于镜头之内。巡护需要严谨,装备、干粮、时间,样样需计划周全;救助讲究方法,要科学使用保护罩,减少打扰、避免应激……王小龙仔细地向年轻队员们传授技巧。“他不爱多说,更习惯多做,一年365天有300多天都守在站里,这儿就是他的家。”谭文浩感慨。

如今,一批批年轻巡护员在他的带领下正茁壮成长,成为候鸟保护的新生力量。“我一个人能做的有限,但把经验传下去,就能永远守护好这些鸟儿。”王小龙说。

湖面上,候鸟翩飞,而守护它们的队伍,也正如候鸟群般生生不息。

(九江日报记者 沈明杰 胡依倩)

https://jj.jxnews.com.cn/system/2025/08/22/020964782.shtml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