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互联网+乡村教育”的想象空间

打破时空限制的互联网技术为教育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而参与其中的各种力量则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辉辉丨甘肃定西报道云南西双版纳龙林小学的孩子们在上网络直播课大屏幕两端

打破时空限制的互联网技术为教育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而参与其中的各种力量则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辉辉丨甘肃定西报道

云南西双版纳龙林小学的孩子们在上网络直播课 

大屏幕两端,相隔千里的学生和教师隔空上课和互动,这种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在中国落后的农村地区已成为常见的场景。

在向乡村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乡村教育的师资及课程资源不足方面,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一定会为乡村教育带来颠覆性、跨越式的发展,但在技术和模式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杰夫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在张杰夫看来,这种探索,在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互联网因素亟需在乡村教育改革中适时发挥作用的当下,显得更为紧迫,也更有价值。

化“零和”为“双赢”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开始作为一个新的要素介入到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趋势。

对于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信息化手段显得尤为迫切,因其可以突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限制,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师资及课程。

首先是教学设备及基础网络不断改善,随着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电脑、投影仪等设备陆续进入乡村学校,基础设施的短板被逐渐补齐。

囿于技术的发展,最初的网络教育主要采用录播模式:企业与名校名师合作,将录制好的名师课程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这种模式下,曾诞生了一批知名学校的网络版本,如曾红极一时的101网校和北京四中网校。

“录播模式作为一种单向输出的授课模式,缺乏互动,也无法为学生进行更多个性化的答疑解惑与辅导,因而效果并不理想。”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因此,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互联网教育始终未能实现规模化发展。“一批网校的衰落便是最好的说明。”吕森林认为。

直到2015年下半年,直播模式逐渐成为互联网教育的主流。教师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直接向学生进行远程授课,既可根据现场实时调整课程的内容,又可以和学生互动交流。

这种模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16年被称为网络课程的直播元年,直播的模式被普遍采用。”吕森林总结道。

但直播模式也有明显的缺陷:线上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课程,无法完全介入线下教学场景,学生们仍然无法得到充分的答疑解惑及督导;而线下的老师在线上直播教学的场景中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一些公立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会担心实行远程教学后,线下教师是否会被替代,该如何安置他们,怎样定位他们的角色。”张杰夫说。

这阻碍了网络直播优质课程走进公立学校。

2017年,“双师”模式出现了。通过重构学习场景,“双师”模式将线上和线下资源结合:在线上,互联网教育企业在一线城市汇集优质的教师资源,负责远程授课;线下则有一位助教负责做好学情分析、答疑解惑、维持秩序、批改作业等工作,辅助线上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双师”模式从技术上解决了直播教学模式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它化解了线上线下师资的“零和”矛盾,促成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共赢”局面。

客观上,这为互联网教育的普及扫清了障碍。

互联网直播教学接入课堂

“‘双师’模式兴起后,市场一下子被激活了,很多教育机构都在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开始通过互联网向乡村输送教育资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2015年,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江)启动了针对乡村学校的公益项目“互+计划”。在传统的派志愿者去当地支教的模式下,由于资源力量有限,该计划最初的帮扶对象只有一个——位于四川的一所只有10名学生的山村小学。

2016年,在一次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教师培训课上,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了解到,全国有超过11万所小规模学校。

“如果一家家去帮扶,是一项多么庞大的工程,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吴虹对《瞭望东方周刊》感叹道。

“互+计划”团队意识到,必须改变模式。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应该利用互联网实现迅速覆盖。

在与小微学校交流的过程中,“互+计划”团队了解到,这些学校最缺的是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师,希望能够通过网络首先把这些课程开起来。

于是,沪江与四川广元微型学校发展联盟合作,由后者提供专业教师资源,沪江通过直播技术和平台,将音乐、美术等课程接入了联盟内18所微型学校。这被称为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

专业音乐、美术教师在远程上课,小微学校的老师们也没有闲着,在线下组织课堂、维持秩序、配合线上教师做课前准备,自己也同步学习视频中教师的授课方法。

随着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内容公司也加入进来。如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上海夏加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鲨鱼公园、彩虹花和阅汇、酷思熊等儿童素质开发机构等。据了解,目前共有30多家机构和公益组织参与其中。

河南省三门峡市教育局对沪江的“双师”授课的网络公益课堂非常重视。如今,每学期开学前,当地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将各中小学的校长召集在一起,和“互+计划”团队介绍网络公益课堂的授课模式,制定统一的网络课程的课表。

沪江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已经覆盖全国10多个省,接入1000多所农村中小学

河南濮阳城关镇黄彬小学的孩子们在课堂展示美术作品

“双师”课堂走红乡村

与沪江仅做平台不同,新东方集团于2017年刚刚组建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北京双师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师东方),既有课程直播技术,更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者。

目前双师东方不仅通过旗下的“双师”学校向三四线城市拓展市场,也通过公益项目,向贵州、四川、河北等偏远山区或经济发展落后的县城高中进行优质课程输送。

双师东方CEO冯大为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新东方每年都会派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进行为期2周左右的支教活动,2017年开始,“双师”模式开始成为新东方帮扶乡村教育的重要选择。

目前,通过“双师”课堂,双师东方的网师正在为偏远和贫困地区的2000多名高三学生进行课业辅导。

“涉及3个省、7个县,湖北有2个县很快也会接入。”冯大为补充道。

具体来说,双师东方负责提供优秀的授课教师,当地学校则负责配置网络直播课程的设备和教学场地。课堂教学采用“双师”模式。

在冯大为看来,新东方最大的优势就是师资。这些来自一线城市、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网师们的知识储备、授课能力、教学风格,乃至答题技巧、临场应变的把握程度,都非常值得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学习。

“2017年春,我们在四川的康定等几个地方进行了尝试。当时只上了几次课,高考时一些学生的成绩提升就非常明显。”冯大为表示。

公益机构支教中国2.0也在尝试通过互联网,采用“双师”模式向乡村学校输送教育资源。其负责人朱隽靓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支教中国2.0既向农村中小学提供网络课程直播所需的基本设备,也会招募到志愿者,按当地小学的课程表,教授孩子们美术、音乐、科学等课程。

“与其他机构大规模授课不同的是,我们每位志愿者都只固定为一所农村小学的一个班级上课。”朱隽靓说,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农村儿童大多缺乏感情的互动、陪伴和交流,“我们希望生活在城市里的远程教师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可以信任、倾诉和交流的对象。”

   目前,支教中国2.0的志愿者通过网络为全国偏远地区30多所学校的1300多名小学生讲课。志愿者大多来自一线城市,出身名校,综合素质较高,能够通过教学激发孩子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我们帮扶的一所乡村小学在前不久的一次地区性考试中,6个年级12门主科有8门获得了县里的第一名。校长在电话里一直激动地跟我说,这是他们以前从来不敢想的事情。”朱隽靓表示。

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乐天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农村学校限制少,班级规模小,未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很可能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教育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目前各主体的探索都有可能会成为改变中国教育的尝试。”

 
编辑:cx 审编:gch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