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江苏昆山:志愿“聚力”,熟邻“聚心”,服务“聚福”

社区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是居民情感的共同体。如何让微循环畅通活跃、让社区充满温度,是当下城市治理绕不开的课题。聚福社区汇聚各方力量,用志愿力助推自治力,通过唤醒居民主体意识,逐步构建起以志愿服务为

社区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是居民情感的共同体。如何让微循环畅通活跃、让社区充满温度,是当下城市治理绕不开的课题。聚福社区汇聚各方力量,用“志愿力”助推“自治力”,通过唤醒居民主体意识,逐步构建起以志愿服务为核心、居民自治为路径、熟人社区为目标的治理新生态,与居民共同书写“我的社区我做主”的治理新篇章。

江苏昆山:志愿“聚力”,熟邻“聚心”,服务“聚福”

打开空间隔阂,让邻里温情有处安放。聚福社区主动打破传统办公大厅式格局,将可逸兰亭党群服务点改造为开放共享的“邻里客厅”,设置休闲、阅读、观影和运动等多功能一体化空间。场地运营完全由居民组成的“微光”志愿队负责,该队伍现有成员795名,年均开展亲子活动、假期托管、节日联谊等活动逾50场,场馆自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居民超2.5万人次。推开大门、迎接邻里,社区为居民搭起的不仅是一处场所,更是一个促进信任与熟悉的平台。“我的客厅我做主”,居民在这一方天地中自然相遇、逐步联结,悄然织就了一张有温度的邻里关系网。

江苏昆山:志愿“聚力”,熟邻“聚心”,服务“聚福”

搭建对话平台,让家长里短有人诉说。在空间融合的基础上,聚福社区进一步借助“熟人”力量,联动物业、司法、妇联等资源,培育“张姐谈心室”调解品牌。这里不设行政门槛,没有繁复程序,仅以一杯清茶、两把椅子的平等对话解决问题。负责人张慧凭借居民与志愿者的双重身份,以“情、理、法”融合的柔性方式,将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化解于萌芽。谈心室年均调解各类矛盾超120起,“有事找张姐”从口头禅发展为居民信任纽带。这一模式摆脱了传统调解的行政化色彩,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高认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江苏昆山:志愿“聚力”,熟邻“聚心”,服务“聚福”

织密服务网络,让精准关爱有力抵达。让精准关爱有力抵达。聚福社区构建“专业社工+微网格员+志愿者”三级联动机制,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关怀到户、服务到人”。微网格员与志愿者均来自本社区,人熟地熟情况熟,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和响应居民需求。社区依托该机制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支持志愿者开展春节“暖心菜篮”“银发理发”“定期陪诊”等多元服务,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精度的社区关爱网。截至目前,该机制已覆盖辖区内127户独居、孤寡及困难家庭,服务满意度达100%,切实做到了帮扶到人、关怀到心、温暖到家。

江苏昆山:志愿“聚力”,熟邻“聚心”,服务“聚福”

通过这一系列机制创新,聚福社区逐步推动居民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设者”,社区治理模式也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走向“社群协力”的共治。当“有事找张姐”成为居民共识,当志愿服务融入日常、自治机制顺畅运行,一个基于信任、互助和共同参与的熟人社区正在成为可感可及的温暖现实。(侯毅)

https://difang.gmw.cn/js/2025-10/11/content_38335528.htm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