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荆门:社区引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 用温暖诠释厚道精神

荆门,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厚道是其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掇刀区白庙街道长源热电社区作为典型老龄化社区,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厚道荆门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行动。近年来,在关

荆门,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厚道”是其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掇刀区白庙街道长源热电社区作为典型老龄化社区,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厚道荆门”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行动。近年来,在关爱老年人方面,形成了“智暖银龄”志愿服务品牌,用青春的温度温暖夕阳的岁月,成为“厚道”文化的生动实践。

从个人善举到社区共治

长源热电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社区内许多居民深受荆门义工联创始人严昌筠的影响,这位国能长源荆门发电有限公司职工自1998年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以来,踏遍荆门66个社区和100多个村组,帮助了无数困难群众。严昌筠的公益理念,在长源热电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长源热电社区设立了严昌筠工作室,链接荆门义工联、荆门市志愿者联合会、热电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多方资源,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高起点模式,引领社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目前,长源热电社区已组建了10支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600余人。这些“红马甲”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形成了“群众点单、站所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机制。从为高龄老人代购生活用品到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从义务理发到家电维修,志愿者的服务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荆门人特有的厚道与温情。

科技赋能下的智慧助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长源热电社区的志愿服务并未停留在传统的“出力气、送温暖”层面,而是积极探索“科技+公益”创新模式,让厚道文化与时俱进,“智暖银龄”志愿服务队就是这一创新模式的典型代表。这支由荆楚理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学院学生、荆门益动社工、社区青年组成的队伍,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网络诈骗”等问题,开发了一系列智慧助老服务。每周一次的“流动课桌”,耐心教老人们“人脸识别”等技术,帮助完成养老生存认证。这种将技术温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展现了新时代荆门厚道文化的创新内涵。

社区还将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等纳入“智慧关爱”系统并开通“一键式”求助服务,老人若遇紧急情况,可通过该系统实现“一键可视报警”。系统升级后,还会将义务理发、家电维修、修车、开锁等便民服务一并植入,实现“科技为老、智慧护老”的服务升级。

厚道文化滋养社区生态

长源热电社区的志愿服务能够持续开展,得益于构建了“社区主导、多元参与、资源共享”的共治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与荆门特有的厚道民风密不可分。

2023年以来,长源热电社区探索邻里互助新模式,组织居民成立了“老徒弟爱心公社”“微心愿”圆梦、“黄手环”行动小组、“智暖银龄”智慧助老等志愿服务队。由专业社工机构荆门蓝天社工孵化的“老徒弟爱心公社”义剪服务队,定期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已成为社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荆门市红十字赈灾救助志愿服务队携手长源热电社区“微心愿”圆梦志愿服务队开展“点亮微心愿,情暖夕阳行”爱心活动,为社区特困人员赠送爱心护理包。社区联合荆门益动社工黄手环项目组及武汉理工大学“飞驰青春”汽车文化服务队,为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黄手环,点亮老人们的回家路。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为老服务体系,让厚道文化在社区治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进一步优化社区志愿服务生态,2025年3月,长源热电社区设立了“雷锋驿站”,常态化收集需求,在社区做好事就能领取“雷锋能量包”,让便民服务更精准,让资源循环更顺畅,让志愿服务持续传递温暖。

志愿服务传承厚道精神

“感谢社区和志愿者们的关心与帮助,这个黄手环真是太好了,以后我们出门就不怕迷路了。”在2024年的“黄手环”行动中,荆门市志愿者联合会会长严昌筠带着儿子——武汉理工大学“飞驰青春”汽车文化服务队队长严少阳亲自为老人们讲解使用方法,一位参与活动的老人激动地说。这种父子两代共同投身公益的场景,恰是荆门厚道文化代际传承的写照。

“老徒弟爱心公社”通过“体验式师徒制”培养本土志愿服务力量,以“1名师傅+3名徒弟”小组形式,形成了每月2次常态化服务机制,包括社区集中义剪和为特殊困难老人上门服务两种形式。截至2025年4月,“老徒弟爱心公社”已累计为辖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等居民提供义剪服务1200余人次。“发电”精神从企业延伸到社区,形成“人人可参与、温暖不断电”的志愿服务生态。

每周五下午与江山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活动——“红领巾”评选“五好楼栋”,组织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爱心帮扶等义务劳动。这种“党员带团员、团员带家庭成员”的传帮带模式,让厚道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

厚道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在于落地生根、在于人人可为,长源热电社区的“红马甲”们用平凡行动书写不凡故事,让厚道文化在社区治理中充分体现。(荆门晚报 记者 朱小明 通讯员 程路瑶)

http://www.hbwmw.gov.cn/c/2025/05/68834.shtml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