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用医务社工有效弥补“大健康”的短板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到2022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到2025年,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知道了“社工”这个概念,也就是社会工作者,与“村官”类似,“社工”指的是社区工作者,主要从事基层街道治理、社区工作等领域的工作,很多大学里也开设有“社会工作”的专业。同样的概念,医务社工就是对社会工作者的一个更窄一些领域的规范,专门针对的是医疗卫生领域。很多人会问,医疗这么专业的领域,真的可以交给社会工作者吗?这当然会有所区分的。用官方的说法是,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预防、缓解和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情绪、心理和社会问题,提升医疗效果,促进公众健康的职业活动。也就是说,医务社工从事的更多的是心理疏导、情绪管理等人文关怀方面的问题。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随着社会各种疾病的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身体疾病方面的影响了。而中医本身就一直认为“气为百病之长”,。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话,就不容易生病,而那些容易生气、愤怒,悲伤的情绪就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即便是同样患了癌症,如果一个人积极乐观的面对,其寿命往往比那些怕的要是的人要长很多,甚至最后也没啥事了,笔者的一个朋友的父亲就是如此。尤其是生病之后,人往往容易往不好的方面去想,或者因为病痛带来的影响导致情绪上、心理上的剧烈变化,这些都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如果一个人生病了能有一个积极的心理疏导,往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当一个人罹患重大疾病的时候,本人以及家人往往都是“当局者迷”,很难从负面情绪中跳出来,这个时候懂得心理常识的医务社工的出现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问题。

从目前的社会需要看,医务社工这个领域即便不是空白也是一个很薄弱的地带。对此,官方是有清醒的认识的。“近年来,北京市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进行了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实务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看,该领域基础较为薄弱,制度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短缺,服务专业性有待提升,社会认知度不高,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在制度层面予以支撑,以促进其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助力新时代不断满足群众卫生健康需求。”从这个角度说,北京市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很有示范意义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人才的专业性问题。从目前“社工”这个探索看,大量的大学生社工专业性并不强,最终沦为很平庸的社会工作者。医务社工对专业要求尤其严格,必须要有专业的训练、专业的考核才行。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考核、激励等配套的机制必须要跟上才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虎头蛇尾,才能为全社会的“大健康”提供有益的补充。

编辑:hcf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