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95后退役军人陆浩 热心公益,奉献中感受幸福

9月11日清晨6时,正定县城。30岁的陆浩准时发动汽车,开始了他一天的爱心通勤。

6月14日,陆浩(左)在捐献血小板前进行登记。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高 珊

9月11日清晨6时,正定县城。

30岁的陆浩准时发动汽车,开始了他一天的“爱心通勤”——先去城东接上一位同事,再绕到城北接上另一位同事,然后驶向30多公里外的新乐市上班。下班后,他依次将这两位同事送回家,自己到家已是19时许。

这样的义务接送,陆浩坚持了7年。“同事们要么有驾照没车,要么没驾照,坐公交车通勤太不方便。我绕点路也是大差不差,让他们每天不用那么辛苦。”陆浩笑着说。当问及同事们之间是否分摊油费,他连连摆手:“不不,那就变味了!”

陆浩是中国铁路北京局保定工务段的一名司机,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不久前,这位95后青年入选了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面对荣誉,他话语朴实:“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就是有副热心肠。”

他的热心肠,来自家庭熏陶和部队锻炼。

“我父亲就经常做好事。”陆浩说,他的父亲见义勇为救过人,在地震灾害后第一时间捐款捐物,还长期资助困难儿童。在父亲影响下,他也总爱搭把手,帮帮别人。而数年的军旅生涯,更坚定了他奉献自我、帮助他人的信念。

2020年,陆浩居住的社区招募志愿者,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当上志愿者后,就一发不可收,感觉做好事上瘾。”陆浩说,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事,觉得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就在那年,他偶然听说血液中心血小板紧缺,就开始定期捐献血小板。与全血不同,捐献血小板需要一上午时间,抽血的针头也更粗。“疼,肯定疼。现在胳膊上,好些针眼都长不上了。”陆浩说,想到能挽救他人生命,就觉得这都不算什么。时至今日,他已累计捐献血小板32次。

2023年12月,他发动一起捐献血小板的朋友组建了“正定县泽佑爱心服务队”。

服务队的名字取自他两个孩子名字的组合。“我想给孩子们树立榜样,让他们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陆浩介绍,团队从最初的10多人已发展到70多人,累计献血量达36000cc,并且开展文明引导、助学帮扶、公益寻人等活动百余次。

熟悉陆浩的人都知道,他总习惯在车里放一个“爱心行囊”,里面有速效救心丸、拖车绳、绷带、酒精棉等应急物品。

这个习惯,也是2020年当社区志愿者时养成的。“那时候,我就备了点口罩、酒精,后来东西越添越全,真帮到了不少人。”陆浩说,他直接参与过多次道路救援。

除了这些,他还长期资助赞皇县的困难儿童。其中,一个名叫琪琪的女孩让他尤为牵挂。

琪琪的妈妈常年卧床,爸爸神志不清,14岁的琪琪因营养不良,看上去就像小学三年级的孩子。

“看到她的状况,任谁都不会不管。”陆浩每年除了定期为琪琪捐款捐物,逢年过节还总要带着生活用品去看她。

在他的带动下,妻子也从最初对他做公益有顾虑,转变为坚定支持者。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朋友也陆续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大家都说:“陆浩这个人,做事踏实,心眼儿实在。”

采访快结束时,陆浩和记者分享了他做公益服务时的照片——有他献血的模样,有他带着慰问品走进土坯房的侧影,还有他和队员在景区做引导时忙碌的身影。

每一张照片中,他都笑得十分爽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陆浩说,趁着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多做一些事情,他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https://hbrb.hebnews.cn/pc/paper/c/202509/18/content_284838.html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