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贵州安顺地戏传承人顾家顺:一招一式,演绎历史故事

原标题:贵州安顺地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家顺——一招一式  演绎历史故事(工匠绝活)顾家顺展示地戏面具。   姚晶权摄绝活看点头戴面具,以声塑魂,表达人物神韵;琢磨动作,刚柔并济,演绎历史故

原标题:贵州安顺地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家顺——一招一式  演绎历史故事(工匠绝活)

顾家顺展示地戏面具。   姚晶权摄

绝活看点

头戴面具,以声塑魂,表达人物神韵;琢磨动作,刚柔并济,演绎历史故事……贵州安顺地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家顺从小学习地戏,30年的练习与表演经历使他明白:表演好地戏的关键在理解唱词、理解人物、理解情境。

石柱巍峨,牌坊恢弘,在贵州省安顺市安顺武庙,高亢的唱腔穿透石墙:“离乡背井豪情壮,忠君爱国守边关……”随着安顺地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家顺的唱腔响起,一个历史故事缓缓展开:明朝早期朱元璋平定当地叛乱后,将大量人口迁居贵州……

地戏的一大特点是不设舞台、围场表演。顾家顺的祖父顾之炎,是安顺地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儿时的顾家顺总挤在人群最前排,望着台上的祖父。“他整个人精神抖擞,仿佛就是戏里的英雄。”顾家顺说。

10岁那年,顾家顺开始跟随祖父学艺。顾家顺说,地戏有固定的站姿,各类人物有不同的手势,对于初学者而言,为练好一个招式,需反复训练直至形成肌肉记忆。

与祖父一样,顾家顺最爱钻研《四马投唐》。在演绎李世民时,他声如洪钟,同时精心设计脚步,配合屯堡弋阳腔的嘶吼,腾挪间似千军冲阵,鼓为军令,声作刀兵,方寸之地便能展现战场的风云变幻。“面具遮住脸,人物情感全凭唱腔和肢体展现,这就要求演员理解唱词、理解人物、理解情境,通过唱腔加动作来表达人物情感。”顾家顺介绍。

2013年,顾之炎去世。为了把祖父热爱的地戏传承下去,顾家顺在家乡安顺市九溪村开办少儿地戏兴趣班,让孩子们能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地戏。“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英雄。”顾家顺说,为了让课堂更有趣,他引入“竞争制”,只有跳得好的小孩才能在演出中扮演关羽这样的重要角色。少儿地戏首次亮相时,乡亲们里三层外三层簇拥着喝彩,风头盖过了一旁的成人地戏。

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古老戏剧“活”在当下,顾家顺于2016年组建安顺大屯堡地戏演艺团,不断推动安顺地戏“走出去”,接连亮相“村超”、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等舞台。2024年,顾家顺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地戏:“比起上班,地戏传承更有意义。”

面对原生态地戏围场表演相对单调,以及许多人看不懂地戏的困境,他大胆创新:商演前加入屯堡文化解说,为剧情配置画外音,在传统锣鼓声中融入战场嘶吼与马蹄声效,同时精简表演内容,缩短表演时长……这些改变引来老一辈艺人的质疑,但在他眼中,“守着传统地戏原地踏步不可取,我们得两条腿走路——春节时的演出保留传统仪式,对外推广则创新方式方法。”

“传承地戏有两难:没人、没市场。”顾家顺说,地戏自古以来就是屯堡人的一项爱好,自己现在所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并爱上安顺地戏,“一方面,演出收入能保障演员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年轻演员们走出去后,也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

这些年,随着贵州多种特色文化活动走红出圈,安顺地戏也拥有了更好的文化传承氛围。“只要有人愿意看,有人愿意学,地戏就不会消失。”顾家顺说。

https://www.globalpeople.com.cn/n4/2025/0721/c305917-21628863.html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