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中外科学家团队破解脊髓损伤修复难题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双聘教授李晓光携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上海同济医院孙毅团队,历时20余年,成功破解了脊髓损伤修复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双聘教授李晓光携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上海同济医院孙毅团队,历时20余年,成功破解了脊髓损伤修复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据了解,脊髓损伤修复是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重大医学难题。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但早在1928年,神经解剖学家桑地亚哥·拉蒙卡就曾断言:“在成体哺乳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其神经通路在某种程度上是固定的、终结不变的。”

换言之,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即使有一定程度轴突再生出芽,也难以穿越损伤部位继续生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损伤局部微环境不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向靶部位延伸。因此,解决脊髓损伤修复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改善局部微环境。

李晓光团队采用自主研制的可长时程释放神经营养素的生物活性材料,将其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通过改善被认为是“土壤”的损伤局部微环境,激活“蛰伏的种子”——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募集其迁移至病损部位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新生的神经元可与宿主细胞形成功能性的神经环路最终导致功能恢复。

最新发表的科研成果证明,生物材料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在非人灵长类脊髓损伤模型中取得实质性的成功,为其在临床治疗脊髓损伤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项成果的创新性在于采用单纯的生物材料移植,避免了身体的免疫排斥、伦理纠纷和发生肿瘤的风险,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思路。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评价这项研究称:“该成果十分重要,不仅因为它证实了在啮齿类动物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作用,而且由于该研究基于丰富和大量的样本,激发了科学家们对结果的信心。”

此外,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一系列非侵入性观察评估技术手段,例如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以及运动学步态分析等方法进行疗效评估,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编辑:XKJ 审编:admin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