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互联网筹款时代的公益组织发展博弈

互联网+公益发展趋势下,数个互联网筹款平台和筹款模式的相继出现,为公益组织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动力,也同时带来了危机和挑战。在此过程中,我们如何正视互联网筹款平台和模式的利与弊?如何看待技术、市场等

 

 

    “互联网+公益”发展趋势下,数个互联网筹款平台和筹款模式的相继出现,为公益组织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动力,也同时带来了危机和挑战。在此过程中,我们如何正视互联网筹款平台和模式的利与弊?如何看待技术、市场等新要素加入所带来的行业变迁?如何看待互联网筹款与公益组织发展之间的纠结与博弈?《公益时报》梳理行业从业者及专家学者的观点,试图找出破解互联网筹款背景下的公益组织发展症结。

    互联网筹款的火热背后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中国公益催生了各种线上筹款的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捐赠人热情的同时,也改变着公益筹款项目和筹款发起机构的运营形态,进而重塑着整个中国公益行业的面貌。

    大浪淘沙过后,时至今日仍然能吸引大批公众参与、不断被公众提起的筹款模式和事件,不外乎以下三类——以腾讯99公益日和民生银行ME计划为典型的“公益嘉年华”,网络公益营销事件及突发热点事件,公益众筹平台。

    相比以往,在大幅度地满足了筹款发起机构的诉求之外,这三类筹款模式也在不同层面冲击着我国公益机构的运营模式——以筹款为中心,这也为公益机构的发展前景带来了不少隐忧。

    腾讯99公益日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表面上,它是一年一度的公益机构狂欢节,但在背后,它的捐赠资金主要流向何方是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从目前三年的数据分析来看,99公益日的捐赠资金主要流向了社会救助类的议题,而其他议题、草根组织很难从中获益,他们的筹款之路反而愈加艰难。

    作为发起方,腾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三年间不断调整细则方案,试图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

    北京建筑大学讲师、億方公益基金会“菁莪计划”二期伙伴梁萌从游戏规则的角度分析了99公益日资源分配问题。

    首先,从99公益日的配捐规则来看,原则都是以更多资金助力筹款排名靠前的公益项目。也就是说,这些资源被分配至原本已经筹款特别好的机构身上,由此引发的“马太效应”是不可小视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这样的马太效应同样也发生在99公益日的传播奖励规则中——基于效果的事后奖励。“我们奖励公益组织应该是为了促进他们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但事后的奖励和事前的能力建设,到底哪一种更有利于公益组织自身的发展呢?”梁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在透明度规则上,99公益日要求草根组织需要经过公募机构的审核和认领,再经过“慈善中国”注册、备案,最后再到腾讯备案,并且要求筹款机构面向捐赠人发布财务报告和项目进展。对此,梁萌认为,透明不应该是单向的,她说:“通过透明原则,公益组织能不能也分享捐赠人的数据信息,以便后续对捐赠人进行长期维护,那么筹款活动就会由嘉年华变成长期的日常活动。同时,这也是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机构发展的重要部分。”

    而在多元参与度方面,梁萌表示,99公益日的目标是希望公益成为民众的生活方式,但由于我国民众对于社交软件的选择集中到了微信平台。“基于微信圈层的限制进行的公益参与,实际可能并不是参与者对于这个议题产生兴趣,而是参与者判断自己与信息发送者的关系,再确定是否参与。”梁萌说,有数据显示,微信朋友圈75.4%的人转发的内容来自朋友之间的分享,61.6%来自关注的公众号,43.8%来自亲人之间。“微信平台在这里起到有效的同时,也是把双刃剑,使得参与目标有可能异化。”她说。

    民生银行ME计划则是民生银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它每年通过评选,以资金的方式支助草根组织在组织建设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有所发展。其中,在评选的综合评分环节,有20%的分数来自于网络投票,这在草根机构和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梁萌认为,拉票作为现今互联网筹款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传播和能力提升。但拉票竞争的不仅是机构项目的内容和服务水平,更是机构和机构发起者背后经济、社会、文化的地位。由此,拉票过程由公投变成了“私投”,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凭据。

    而在突发热点筹款事件中,单枪匹马的公益组织有可能利用互联网制造“爆款”,链接更巨大的公众资源。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例如“同一天生日”和“小朋友画廊”这两个耳熟能详的案例,都是对公众偏好的迎合,主要呈现在社会救助项目,没有倡导性的突破。此外,这类筹款事件由于瞬间被传播开来,同时也背负了很大的问责风险。

    “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是危与机并存的,我们既能做出非常好的筹款活动,同时也要面临如何把这种被动的问责转移为主动的透明化,将捐款人转化成志愿者和支持人。”梁萌点评道。

    对于最后一类的公益众筹平台,梁萌则认为,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项目达到筹款目标,便意味发起方的成功,否则就是失败。梁萌对此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她说:“众筹网全年的项目平均成功率大概在45%,其实是以市场拿来检验作为标准。然而,我们现在的公众认知还没有和公益领域的发展有契合的地方,那么这个市场标准是高了还是低了呢?”

    筹款重在筹“人”

    面对互联网筹款引申出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如何能够使互联网筹款的资源更公正地被分配,使一些“隐性”的公益议题也获得所需的资源,从而推动整个公益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不妨从看看大洋彼岸的做法。

    以美国的“捐赠星期二”活动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仅仅在筹款,更在筹“人”——通过这样一个嘉年华吸引公众关注,参与到公众领域的问题解决中来。而且,“捐赠星期二”活动不仅有一个大平台,而是有很多平台方,这样去中心化的结构可使各方的价值、利益得到更好的平衡。同时,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美国不仅把目光聚集在公益项目或发起机构上,而是以行业整体发展为重,为参与机构提供数据库,使得公益机构在这样一场嘉年华后更可以长期地运营下去。

    回过头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当我们推动公益发展的时候,是否也应注重公益机构突破筹款的思维局限,达到筹“人”的层面? 

    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猫盟”)的传播和筹款官黄巧雯以实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猫盟”所做的猫类动物保护并不属于能引发大众“泪点”的议题,在2016年机构并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为保护山西豹的项目筹得款项,捐款人次过万。黄巧雯认为,这和项目的传播是分不开的,她说:“就是作为传播,也要深入项目,从我们的视角去呈现项目,让看过我们文章的人对项目深有体会,然后迅速变成捐款人。我们接到了特别多的反馈,就是小而美的动物保护项目,也是很多人的内心需求。”

    李敏所在的阿拉善SEE基金会与“猫盟”和合作伙伴关系,她也非常认同筹“人”的观点。“公募环境下,筹款就需要筹人,而且需要长期积累,不是一朝一夕,通过为公众科普知识及项目目标等详细内容,吸引稳定捐款人。”她说。

    作为对民生银行ME计划问题的回应,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合作部负责人汤后虎说:“在ME计划整体执行过程中,相比前期的项目申请、评审、投票、培训,后期项目管理中其实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包括项目日常管理、项目财务管理以及项目监测与评估等。”

    他介绍了扶贫基金会十多年来从通过打电话、寄信寻找捐赠方,到与银行合作,再到互联网筹款的变化,并强调,不论公益项目筹款方式如何变化,筹款最终目的是满足受益群体的需求,让他们有向上的改变,这对于公益项目来说一直没有改变。

    与互联网筹款一道

    实现共赢

    对于互联网筹款与社会组织发展之间的博弈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表示,这并不是孰对孰错的是非问题。

    “社会组织、受益人、捐赠人和网络筹款平台这四方有一个利益权衡点,发生冲突后,矛盾化解了皆大欢喜,但化解不了也不能认为筹款平台是个坏事情。”陶传进说,“如果把筹款规则制定得极其严格、密不透风,让互联网筹款平台没有犯错误的余地,这时候对社会是好还是坏呢?是坏。因为现在机构的活力出来了,新的资源出来了,试错的机会出来了,公众的选择出来了,这是好。”

    他认为,互联网筹款还是要保证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筹款是公益性的,但具体是哪一种公益,没必要规定;

    第二,从规则到执行必须是明确的;

    第三,捐赠人是有自由选择权的,但前提条件是不能被欺骗。

    陶传进还表示,对待任一家筹款平台,都不能像要求政府一样严格。“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好的时代,政府从权力管控转变成法律底线兜底。社会也不再从道德上进行绑架,而是变成自由选择。当然,这种自由选择也会让我们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因此,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99公益日、企业捐赠方、公益组织成为伙伴,构建一个共赢的策略,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编辑:cx 审编:gch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