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捕手”如何捕捉废墟下的微弱心跳
缅甸地震中,救援人员安放雷达生命探测仪。 (图片来源:《生命线》 周末特别节目《应急时刻》截图)缅甸当地时间4月2日17时,在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援点,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会同其他来自中国的救援
缅甸地震中,救援人员安放雷达生命探测仪。 (图片来源:《生命线》 周末特别节目《应急时刻》截图)
缅甸当地时间4月2日17时,在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援点,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会同其他来自中国的救援力量成功营救出一名52岁男性,此前他已经被困超过120小时,这也是中国救援队在抵达缅甸地震灾区后成功营救的第五名被困人员。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能造成严重的即时伤害和次生灾害,救援难度大。在砖石瓦砾里寻找幸存者需要根据现场废墟规模和场景使用合适的生命探测仪,这是国际通用的地震救援手段。常用的生命探测仪主要分为视频、音频和雷达三类。在刚过去不久的缅甸地震中,中国救援力量便是使用了雷达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最终确定了这位52岁男性的位置。
在地震中,如何判断一个人还活着?答案就是呼吸。比如,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见到主角用手指试探鼻息来确认生命的迹象。人呼吸时胸腔起伏的弧度虽仅有5毫米左右,但当被困者呼吸时,探测仪发出的电磁波在接触胸口最低位和最高位之间时,会形成不同的波段,这些波段被雷达生命探测仪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机器,通过计算回波的信号差,就能准确确定被困者的位置。
可是仅仅凭借呼吸,如何判断被困的是人还是动物呢?2024年,中国科学家团队以医院监护仪原理为基础,深入研究呼吸、心跳等活动的生命体征,经过多次生物医学模拟,确定了捕捉生命信号的最佳参数设置,在此基础上,创新配备了特殊的电波过滤器,过滤掉不同于人类的频率,设计出一套对生命信号高敏感的雷达收发系统,这也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雷达。相较于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国产设备以更低的价格打破行业垄断,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超过90%。
与过去的声波探测仪、热感应探测仪相比,雷达生命探测仪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和抗干扰能力。它发出的电磁波能够轻松穿透水泥墙、石块等障碍物,不受现场复杂环境的干扰。如今,雷达生命探测仪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山体滑坡等多种灾害现场,一步步在废墟之下织起了一张捕捉生命的密网,成为救援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作者系上海市杨浦区消防救援支队专业技术四级指挥员)
http://www.kepu.gov.cn/news/2025-05/12/content_33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