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新疆“非遗”传人谱写致富新曲

村民在加依村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制作民族乐器(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曼摄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是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村。全村290多户居民中,近一半人主要职业是制作乐器,其中

村民在加依村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制作民族乐器(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曼摄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是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村。全村290多户居民中,近一半人主要职业是制作乐器,其中还有多位乐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走进加依村,民房和院落经过统一装修设计,显得非常古朴,人们似乎看到了加依村百年前的样子。

“300多年前,加依村村民就开启了乐器制作历史。”新和县文化馆馆长司丽丽介绍,当前村里有1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艾依提·依明是著名的“乐器大王”。走进他的家,庭院里堆满了制作乐器的木料,经过初加工的板材被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在一起。

艾依提·依明的工作室像一个乐器博物馆。这里有各种花色、型号的都塔尔、艾捷克、热瓦甫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艾依提·依明从15岁开始跟着祖父和父亲学做乐器,经过半个多世纪锤炼,如今他几乎精通所有维吾尔族乐器的制作技艺。

在村里,艾依提·依明与其他几位“非遗”传承人,不仅是技艺传播者,也是致富带头人。因为艾依提·依明制作的乐器音节准、音色美、造型漂亮,深受市场欢迎,附近很多村民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他回忆,几十年来,他已带出200多名徒弟,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村年轻人通过几年学习,基本都可以靠乐器制作、维修、演奏实现增收。

本村学徒吐尔军·努尔东已在这里学习、工作12年,成为艾依提·依明默认的“衣钵传人”。“我靠制作乐器实现了脱贫,我会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受益。”吐尔军·努尔东说。

为了发挥“非遗”品牌效应,让村里“独门技艺”助力脱贫攻坚,加依村成立了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阿卜杜拉·依不拉音介绍,场地由村里提供,厂房建设经费来自国家扶贫资金,村里“非遗”传承人负责传授生产技艺,60余名附近村民在这里实现稳定就业,“现在合作社每年营业额300多万元,所有员工实现了脱贫摘帽。”

合作社员工吐尔迪·吾普尔一直从事乐器雕花这道程序,现在月收入4000元左右。他说,以前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现在从事乐器制作,家中有了积蓄,“我想攒够钱,在县城开一家合作社乐器直销店,让收入增加得更多更快。”

村民在加依村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制作民族乐器(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曼摄

村民在加依村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制作民族乐器(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曼摄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艾依提·依明(右)在家中工作室和学徒一起制作乐器(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曼摄

艾依提·依明在家中乐器陈列室演奏民族乐器(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曼摄

编辑:hcf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