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互联网科技助学 “少年派”开启教育公益新模式

中新网3月27日电 我们希望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发现一些问题,并思考如何去自主探索、去解决。我们希望让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有多大,感受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让他们明白未

中新网3月27日电 “我们希望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发现一些问题,并思考如何去自主探索、去解决。我们希望让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有多大,感受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让他们明白未来绝不只有一种可能。”近日,少年派助学计划发起人许丹向中新网这样介绍了他们的项目,而这样一个项目,正在探索中国学生自主教育的新模式。

“少年派助学计划”是由网秦公司发起的帮助乡村教育的非盈利项目。通过免费为乡村孩子提供与城市孩子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平板电脑(iPad),项目整合搭载学习教育类APP及自主研发专属定制的网络素养课程体系,由该项目指定和培训的老师导引并陪伴学生学习,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优势,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开阔其眼界,使之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勇于创新。

我们在这个项目中看到,“创新”是少年派价值的重要体现,这也成为其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公益项目的主要亮点。“少年派助学计划的创新并不是用新的科技产品代替书包、衣物、现金进行捐赠助学,而是希望在新的理念下使用科技产品和网络思维方式来帮助学生在当下信息时代更顺应的成长。这个理念就是,对于孩子来说,少年派相信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引导,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少年派不是让孩子们成为什么,而是通过借助科技优势连接社会各种资源,在多元教育的过程中提供更多选择,来引导孩子共享资源,帮助他们成为自己。”许丹介绍到。

作为教育公益组织的新生,少年派助学计划也在这场多元教育探索中,进行着自己的实践。许丹认为,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世界,还要教会他们表达自我、与人沟通,只有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清晰的认识,与他人建立了连结,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许丹进一步介绍,“比方说在云南、贵州、河南、河北的项目学校,跨学课内容整合的学习是少年派学生的必修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少年派希望通过项目老师能教会学生观察、记录、交流、反思,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自我表达的欲望。”

对于一个学习艺术设计出身,再到互联网行业做了多年产品的老牌互联网人许丹来说,少年派不止是一个单纯的公益项目,更是其亲手打造出的一个创新产品,一个新的设计作品。在她看来,互联网和移动设备都是这个项目的工具,而三年多的实践,少年派的核心价值就是去形成一套知识构建的新方式,让学生利用现代高科技设备和互联网手段在知识获取、知识创造和知识分享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学习态度上,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形式上,从个体学习变为共同体学习;在学习目的上,从应试型学习,变为分享式学习。

“在做项目的初期,我们希望能藉由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这样的新媒体工具让乡村与世界联结起来,这是基础,是乡村走向世界的出发点。新媒体工具的社会化应用是巨大的,这些应用方式的可能性并不固有存在于工具本身之中,当我们使用网络时,最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通向他人联系的接口。”在许丹看来,“让乡村学生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是其它传统媒介和教育工具无法代替的诉求。”

自2013年9月启动至今,少年派不断厘清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愈发明确。少年派开启了iPad漂流项目,与乡村学校建立新的合作模式,该模式更加突出学校的主动性。截至目前,项目合作学校由最初的1所上升为18所,开课1758节,共 5.75万人次,普及学生人数达到7002名。经过三年多时间,在课程研发方面不断深耕,逐步建立了以网络素养课、主题活动课、异地连线课为主的少年派课程体系。

少年派一步步取得的成果,不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多的是在互联网教育公益领域的影响力。2017年1月,网秦凭借少年派助学计划荣获中国公益节“2016年度责任品牌奖”。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对少年派助学计划的评估报告中这样写道,“少年派项目位于整个公益行业中最高层级的社会创新类项目,具体到教育领域,数量更是屈指可数,其社会价值非常宝贵,对于推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引领未来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许丹透露,在2017年,少年派将继续研发和优化课程,建立更加多元的合作,为乡村学生开辟知识构建的新方式,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通过教育创新继续实践教育公平。“与硬件支撑相比,其实软性资源做起来很辛苦,也很难迅速看到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愿意用一点点力量,一点点去做,如果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来加入到这个项目,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就非常值得。”许丹如是说。

编辑:hcf 审编:gch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