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厦门金安社区:志愿服务成就最美社区

新华社厦门4月27日电(记者付敏、颜之宏)四月的金安社区,阳光和煦,草长莺飞,社区居民穿梭在整洁的绿荫小道和文明长廊之间,一派文明、美丽、和谐、幸福的景象。    这里住着近3万名居民,他们或参加治安巡逻,或

新华社厦门4月27日电(记者付敏、颜之宏)四月的金安社区,阳光和煦,草长莺飞,社区居民穿梭在整洁的绿荫小道和文明长廊之间,一派文明、美丽、和谐、幸福的景象。  

  这里住着近3万名居民,他们或参加治安巡逻,或清洁小区,或照看孤寡老人……志愿服务在金安社区蔚然成风。

  从“一”到“众”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介绍,社区成立于2009年5月,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人口结构复杂,低收入人群多,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与社区如何融合变成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

  “立足这些实际,街道和社区的领导班子将治理的突破口放在培养志愿者骨干上,希望通过志愿者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社区服务。”吴丽敏说。

  2009年9月,热衷于志愿活动的林雷搬入金安社区。在小区义务巡逻、调解邻里矛盾、准备年货慰问低保户……社区的大小事,只要小区邻居们有求,他都力所能及地主动给予别人帮助和关爱。林雷成为金安社区的第一名志愿者。

  71岁的吴海清2011年搬入金安社区。一进社区,他就觉得诧异:怎么那么多人捡拾垃圾,还有巡逻队。没有工资,还天天做得这么开心?为一探究竟,吴海清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

  “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的互助,平常但珍贵。”吴海清说,“志愿服务可以感染很多人,造就和谐文明的社区。”

  从当初不理解到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不少居民完成了像吴海清这样的转变,甚至全家携手加入。“个个像雷锋、人人做好事”,在金安社区,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居民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目前,金安社区通过整合党员、居民和共建单位等力量,已组建16支学雷锋志愿者队伍,注册学雷锋志愿者3400多名,每10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从“泛”到“专” 志愿服务惠及更多居民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有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吴丽敏说,由于志愿者过于积极和负责任,志愿服务的越界行为导致很多矛盾纠纷。建立志愿服务制度化体系来规范和保障志愿者服务迫在眉睫。

  2013年,金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化试点,经过反复探索,建立了注册登记、培训、需求对接、服务记录、嘉许回馈、服务保险、社工带志愿者、党团员带头做志愿服务等八项制度,使志愿服务运作有序。

  吴丽敏介绍,社区筛选出256名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将服务需求细化为七大专业类和一个特殊群体专项服务类,并建立专业服务人才资源库。专业化建设解决了志愿服务“众口难调”的老大难问题,为社区志愿服务精准化打下了基础。

  63岁的退休法官吴秀丹是金安社区的法律志愿者。以她名字命名的“退休法官秀丹服务点”,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等服务。几年来,吴秀丹共参与社区普法宣传活动70多场次,调解纠纷36件,发展专业法律志愿者8名,为社区居民举办了12场法律知识培训课。

  在吴秀丹看来,志愿者在社区里服务他人,同时也享受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从“精”到“优” 志愿服务求新求变

  求新求变一直是金安社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向前的关键所在。吴丽敏介绍,针对社区志愿服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现象,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精准化建设,使志愿服务“点对面”的服务模式变成“定人”“定点”“定项”的“三定”服务。

  “志愿服务形式多了,但什么才是居民最迫切的服务需求,这是值得思考的。”吴丽敏说。为此,金安社区在全面摸查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基础上,把志愿者的专项技能和社区居民的特定需求结合起来,建立“一对一”的“定人”服务;同时,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采用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微信预约等专业服务预约,让志愿者“近在咫尺”。

  金安社区的志愿服务获得了社会的肯定。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社会工作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文明号”“福建省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吴丽敏看来,这些荣誉是金安社区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前进的动力,而如何将志愿服务做深做透,精准化、优质化是一条必然之路。

  “目前,我们正在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载体,探索如何将社会化的资源引入社区;同时,更贴心、更方便、更及时的楼道志愿者服务队也在完善中。”吴丽敏说。

编辑:cx 审编:gch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