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宁铭:公益事业助海棠更美 用志愿服务提升城市形象

我为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之海棠故事系列宁铭:公益事业助海棠更美 用志愿服务提升城市形象编者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自6月1日公布以来,海棠人不再局限于过去,更着眼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三亚

我为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之海棠故事系列

宁铭:公益事业助海棠更美 用志愿服务提升城市形象

编者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自6月1日公布以来,海棠人不再局限于过去,更着眼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三亚市海棠区带来可期的未来,更多的海棠人选择了干事创业的当下,期待发挥好海棠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家海岸优势地理区位以及免税经济产业效应等优势,抢抓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服务好国家赋予海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

人民网三亚10月20日电(宋彤桐)“做志愿服务这些年,我越来越觉得志愿服务就是一个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只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我们的城市就会更文明、更美好”,三亚市海棠区志青春公益服务中心总干事宁铭说。

自《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以来,宁铭感到自己的责任感更重了,“越来越多的人会被自贸港建设的新机遇吸引来到海南,海棠区自然也会接待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和客商、人才等等,通过志愿服务,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和便利,让他们对三亚、对海南留下好印象;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外来人才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我们开展更专业的志愿服务”

宁铭为游客提供问询

深耕海棠区志愿服务事业 自贸港建设公益不缺席

宁铭告诉记者,“做公益不难,关键是坚持”。作为一名新“海棠人”,宁铭自2016年8月通过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来到海南后,便一直热心公益活动,为海棠区志愿服务迈上正轨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在海棠区工作生活期间,宁铭长期组织参与“创文巩卫”志愿服务、“黄金周”旅游志愿服务、交通文明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海滩守护者”志愿服务、“赶集日”志愿服务、赛会志愿服务、“禁毒防艾”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共200余场。

2018年5月,宁铭带领4位本地大学毕业生注册成立了海棠区第一家纯公益性质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机构——三亚市海棠区志青春公益服务中心。正如名字“志青春”一样,机构关注青少年、儿童等成长成才,为他们在健康、成长、学习上提供帮扶支持;同时对青年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提供引导帮助,鼓励青少年热心参与志愿服务。

为了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爱心公益事业,宁铭在生活和工作中通过策划各类内容丰富、主题向上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辖区内积极营造“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浓厚氛围,为打造“美丽海棠”贡献志愿服务力量。如”海滩守护者“志愿服务活动,多名志愿者会在海棠广场附近海滩清洁沙滩,并呼吁游客文明游玩,倡导人人保护海洋环境,敬畏自然;而在另一项志愿服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志愿者们将清理辖区内河流河道、打捞水面垃圾,还母亲河一片洁净。

2016年以来,宁铭开展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精心呵护好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自贸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此,宁铭有着自己的一番理解,“海南自贸港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活动自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未来在开展活动时,我们也将更注重环境保护,通过更高频次地开展一系列维护河流、海洋生态的志愿服务项目,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列中来。”

推动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为城市文明锦上添花

为了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区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培育、激励等体系,宁铭在培养志愿骨干的同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项目内涵,并通过签约“公益商家”,提升志愿者的荣誉感。

“当一个区域的志愿服务做到一定体量时,就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适合本土的运营模式,尤其是志愿者激励这块,一直是影响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痛点。而‘公益商家’就是我们为志愿者提供激励的一种创新模式“,宁铭介绍,通过和一些愿意支持公益的本地商家签署合作协议并挂牌,在商家能接受的范围内为志愿者提供专属的优惠项目,能够有效激励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渠道为商家做宣传,实现双赢”。

志愿者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刚过去不久的国庆节长假,宁铭和志愿者驻守在海棠区各大旅游景点和交通枢纽,为市民游客提供问询、指引等服务。“志愿服务是反映城市文明的窗口,城市越发达,志愿服务也会越发达;海棠区的志愿者通过服务说话,为市民游客展示海棠区的文明形象,这就是‘活招牌’。”通过带领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真诚奉献,宁铭和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助力海棠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亚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贡献。

编辑:hcf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