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河南小伙回乡创业带村民致富 带动3000多人做公益

(原标题:河南小伙回乡创业带村民致富 带动3000多人做公益)杨洋在生态园内看果木的生长情况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 摄河南商报记者 周坤锋孟津人杨洋本来是一个磷肥厂的下岗工人,但他外出学经验后回乡创业成功。掌

(原标题:河南小伙回乡创业带村民致富 带动3000多人做公益)

河南小伙回乡创业带村民致富 带动3000多人做公益

杨洋在生态园内看果木的生长情况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记者 周坤锋

孟津人杨洋本来是一个磷肥厂的下岗工人,但他外出学经验后回乡创业成功。掌舵农业后,他致富不忘本,带着四乡八村300多户农民一起增收脱贫。

他经常说:“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们一口喝的。”他也是这样践行的。

如今,32岁的他将公益做得更远,发起顺风车活动、捐助贫困地区学生,能帮的他都会帮一把。

【情结】

下岗工人回乡创业

杨洋,孟津人,父母都是磷肥厂工人,他大学毕业后也进入了这家磷肥厂。不到两年,厂子倒闭,一家人都失了业。

为了找口饭吃,他到山东、山西等地打工,做销售,后来成了一名销售经理。在外打拼的日子,他总对那方厚土念念不忘,总想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家乡的发展上。

2009年,他听闻家乡政府大力扶持新型农业发展,回到了家乡开启了创业旅程。

经过考察,他选择草莓作为突破口。6个大股东和26个下岗的当年的工友,东挪西借,凑出了120万元,“有的连给孩子结婚的钱都挤了出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建起了洛阳最大的草莓大棚区。

看着整齐划一的大棚、郁郁葱葱的果苗,“感觉看到的都是钱啊!”他充满了希望,但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多月后,一场大风刮过,连棚带苗一点不剩。

“父亲和他的几个老伙计都病倒了。”杨洋却撑了下来,不仅是投钱的人,还有六七十个干活儿的人,“放弃了,他们怎么办?”

从头再来,杨洋把城里的房子卖了,再借遍亲朋好友,又筹措了60万元。

这次,老天没再给他开这种残酷的玩笑。第一年就是个大丰收,20多万斤草莓红在叶间,景象喜人。

丰产不丰收,量上去了却销不了,咋整?他又用上了他的老办法,推销。郑州、上海、西安、北京等地,机动三轮车、面包车,能拉出去多少是多少,“西安一来回8个小时,上海15个小时,吃睡都在车上。”

【反哺】

300多户村民受惠

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杨洋终于收获了彩虹。他的企业已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采摘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业观光园,占地800多亩,固定资产6000万元,年销售额达到2800多万元。

长期员工120人,季节工300多人。其实他用不了那么多的人力。“大部分都是附近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他说。

村民李玉芝已经62岁了,却在这里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工人”生活,除草、浇水、打杈,“活儿不重,发的钱也够我花了,至少不用问孩儿们伸手要啦!”

孟津县委一名负责人给出了一组数据,附近四个乡镇七八个村的300多户村民,或多或少都受惠于这个农庄。

只要想学,他的农庄学校都会提供技术支持,免费培训。截至目前,这样的培训已经举办了近20期,1700多人次参与了培训学习。

另外,杨洋还主动承接了26家贫困户的定点扶贫任务,出钱与他们合建大棚、土鸡园,“卖出去的都是他们的,卖不出去的我统一回购。”除了工资,到年底还有分红。

十里村的张晓红,丈夫生病,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条件一直不好。杨洋给她补贴2万元钱建起了两座大棚,一年净收入近4万元。

“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们一口喝的。”杨洋一直这样说。

【希望】

能有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杨洋不仅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创业致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成了他自己给自己定下的一个责任。

从创办孟津第一个顺风车联盟开始,他就走上了社会公益这条路。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参加公益的“同仁”已超过3000人。

每年,他们都会去看望西部山区的特困村民。“有的学校的孩子穿的鞋都露着脚指头。”看到这样的景象,杨洋心里可不是滋味,在联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为那里的学校捐建了图书室、活动室,不定期地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在贫困地区做公益多了,杨洋也有了很深的体会:暂时帮助一个人不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帮助一个家庭致富也不能改变一个村的贫困,“刚开始送点慰问品之类的,一吃一喝都没有了,之后还是那样。”

他改变了策略,“得让他们自己动起来。”随后,他们送的就是兔子、山羊之类的,“比如养羊,他养好了就可以不断卖钱,个人也就有劲儿干了,也能长久。”

“作为土生土长的孟津人,我还是希望更多人一起富起来。”对于以后,杨洋说,会把自己的经营模式和方法推广开来,让更多人加入,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编辑:hcf 审编:gch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