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85后“朱妈妈”:传承“希望”为留守儿童建温馨之家

11月11日,朱孝芳(左一)与孩子们在一起做爱的抱抱游戏。关爱中心现有孩子170多名,其中51名是在这里安家的留守儿童。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

11月11日,朱孝芳(左一)与孩子们在一起做“爱的抱抱”游戏。关爱中心现有孩子170多名,其中51名是在这里“安家”的留守儿童。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中)与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一名家长用手机在拍摄小朋友给“朱妈妈”的寄语。在关爱中心,有一间特殊的亲情小屋,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家庭合影及孩子对父母、老师的心灵寄语。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右一)在辅导孩子们英语。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拍摄的朱孝芳(前)和她的同伴们。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左一)与孩子们在一起做“爱的抱抱”游戏。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关爱中心的师生们在一起做游戏。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前)在关爱中心为孩子们晾晒衣服。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的丈夫刘枫带领3岁的女儿来看望妈妈。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晚,朱孝芳(左)在安顿一名小朋友睡觉。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外出打工回乡的苏纪琼(右)给自己9岁的儿子送来冬季的衣服,面对“朱妈妈”为孩子的付出,感动涕零。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关爱中心的老师从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将孩子们接回“家”。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晚,关爱中心的阿姨在为小朋友睡前梳理头发。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朱孝芳(右)在向爱心人士介绍所有孩子的完整档案。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放学后的孩子们在关爱中心图书室阅读书籍。这些图书都是由爱心人士捐赠的。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1月11日,放学的孩子们在关爱中心午餐。在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里,年龄最小的孩子3岁,最大的12岁。每天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13位老师不仅要负责送他们去幼儿园和小学、接他们回中心,还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作业辅导。 “85后”的朱孝芳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所部队机关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月薪近万元。2011年她辞职返回了大巴山深处的陕西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 岚皋地处巴山北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佐龙镇更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上学时就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所以心怀感恩,期盼有一天能传承希望,回报社会。”朱孝芳说,“我每年假期回到家乡,看到很多留守儿童面临各种问题,便萌生回乡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想法。” 朱孝芳2011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租房创办了“佐龙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先后借贷近百万元,以专业的素养,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更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理抚慰和疏导。至今已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朱妈妈”。 8年来,“朱妈妈”不计得失地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关爱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支持着我们。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再苦再累我也会扎根这山沟,将心中的希望坚持下去!”朱孝芳信心十足。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编辑:hcf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