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活动 > 正文

郑州市九院专家积极参加灾后健康防疫社区行公益活动

【中原经济网讯】7月24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副院长、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丽同省内几位医疗专家一起,在河南广播电视台睛彩中原频道《健康帮帮团》栏目组织下,共同走进嵩山社区,开

【中原经济网讯】7月24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副院长、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丽同省内几位医疗专家一起,在河南广播电视台睛彩中原频道《健康帮帮团》栏目组织下,共同走进嵩山社区,开展“灾后健康防疫社区行”公益活动。洪水过后,需要重建的不仅仅是房屋、道路等,还有心理重建。

一般受灾后他们的心理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应激阶段。(急性应激ASD)。出现在灾难发生后的很短一段时间,一般是几个小时至几天。这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

最早出现的是否认麻木期,这个时期还有很多人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精神处于非常麻木的状态,有的人只知道哭泣。

这个时期过去之后是愤怒期,处于愤怒期的人,易激惹、易怨恨,常常抱怨各种事情。

等这种激动渐渐消退,就进入了讨价还价阶段。这时主宰人们意识的通常是后悔、内疚和遗憾等感情。很多人都会设想“如果当时我如何如何,就能够怎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总体上讲,这个阶段,生存是第一要务,救援人员纷纷到来,人们同心协力对抗灾难,心理问题一般还没有明显的呈现出来。

第二个阶段是灾后阶段,也是抑郁状态阶段,时间(几天至几周)基本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受灾人群突然觉得周围变得冷清。会突然初醒“原来我们的亲人不在了”“原来我的家没了”“原来我的生活再回不到过去了”等。这个阶段心理援助需要及时,否则受灾人群会因为发现灾难的损失和重建的困难,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导致抑郁、焦虑、恐惧、闪回等心理问题的出现,还会造成失眠、噩梦不断、心神不宁、呼吸困难等各种躯体症状。

第三个阶段:恢复和重建阶段,也叫接受期或恢复期。(几个月至半年甚至几年)这个阶段可能还会为现实和未来苦恼,但是人民已经看到曙光,精神状态趋于正常。一部分人还会有心理问题。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再度体验灾害情景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会出现一段较长的时间。

自我救援方法:

接纳并合理宣泄情绪。因经历灾害出现紧张、害怕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强烈的情绪感会呈现波浪状产生和小时。可以向身边人、家人、朋友倾诉和表达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如果独生可以书写、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如果陷入极度恐慌,提醒自己“此时此刻”正在一个安全的处境中,比如喝杯水、听听他人说话、原地走动。

调整认知,很多受灾人群在失去亲人后都会十分内疚(家不在了,自己却活着)。后悔(真的不该选择那条路,都怪自己),愤怒(道路为什么不能及时排水,为什么停水停电、物业为什么处理不及时等呢),这个时候要告诉自己“水灾如此紧急,就是一种意外,所有人都不可能做得令人满意,大家都已经尽己所能了,包括你自己。

寻求支持,积极利用家庭、单位和社会三大支持系统,陪伴自己克服困难阶段。

放松训练,无论受灾多严重,或者只是数次观看大量网络信息身体都是僵硬的,这种持续的紧张状态会加重焦虑、抑郁等情绪,所以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正念冥想等尽量放松。

尽量保持正常的生物节律和生活习惯,尽量保证充足睡眠和能量补给。注意控制自己活获得灾情相关信息的渠道和时间,避免恐慌情绪蔓延。

如果自己参与救援,要及时调整心理期望,碎片时间休息和复原。避免身体过分疲劳、情绪上悲伤、愤怒、自责。

如果是灾难关注过度,建议自我提醒“理性面对各类新闻报道”;保持规律生活和工作;行动起来,会减少悲伤情绪。

如果各种方法都不能帮助你缓解焦虑的情绪和身体的各种不适,要及时去专业心理机构就诊或者拨打郑州市心理援助热线967886。

李丽通过义诊,给大家科普了灾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及自救措施,帮助广大居民在灾难之后能够更好的重建心灵家园,能够正确的看待这场灾难,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尽快的进入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周小芳 李丽)

编辑:admin 审编:xjl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