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SG > 正文

食饮行业可持续实践的价值跃迁:从康师傅看ESG理念到商业的进化之路

在全球商业发展新格局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正经历着从理念导入到企业价值创造的跃迁。近期,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标普全球发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首次入选年鉴的康师傅,

在全球商业发展新格局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正经历着从理念导入到企业价值创造的跃迁。近期,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标普全球发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首次入选年鉴的康师傅,其CSA得分较上年提高28%,超过了88%的全球同业,获评为“行业最佳进步企业”。透过康师傅的答卷,我们可以拆解出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可行解”。

图为康师傅入选《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受访企业供图)

技术突破,用ESG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食饮行业的ESG实践正走出一条独特路径,在对标国际标准的同时,立足本土市场需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中。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康师傅成为我国首个应用航天专利的方便面企业。

图为康师傅成为全国首个应用航天专利的方便面企业授牌仪式(受访企业供图)

航天技术和食饮生产看似距离遥远,但底层逻辑上都是系统工程,需要精细化的监管。技术创新和应用迁移成为链接两者的隐形纽带,覆盖了企业产品管理以及产品安全等ESG议题。其中,航天温控技术应用于方便面的生产流程。

航天温控技术优化了生产工艺中的温控环节,有效克服了传统生产工艺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的难题,保障了产品的品质。该技术为面筋蛋白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优化了面饼的口感。并且可以使面条12分钟不软烂,改善了产品的稳定性。

除了航天温控技术,康师傅在可持续领域的创新实践还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减碳工艺角度,康师傅的油锅余热回收技术覆盖了122条生产线,每年减少碳排放3万吨;在降低能耗方面,其AIOT智能冰箱相较传统冰箱可减少能耗和能源相关碳排放40%以上,有效帮助下游企业节能降碳,目前该冰箱数量为130万台。

乡村振兴,用ESG走出中国特色

长期以来,乡村振兴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可持续实践中的重要议题。康师傅通过其“环境友好蔬菜基地”项目,给出了一个生动的答案。

康师傅先后在河北康保、陕西神木、新疆喀什等地建立了蔬菜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结合自身的技术和规模优势,康师傅不仅推动了当地土壤改良和新品种引入,还从源头上帮助这些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以陕西神木为例,尽管这里曾被视为“旱区”,但康师傅发现,这里拥有未受污染的优质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地下水,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康师傅联合蔬菜供应商和农科院,利用煤泥生物发酵技术,将废弃煤泥转化为有机肥,成功改良了盐碱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图为康师傅的环境友好蔬菜、茶叶基地(受访企业供图)

相似的故事也在新疆喀什和河北康保发生着。康师傅在新疆喀什引进了莲花白这一新品种,除了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这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新的增收机会。在河北康保,康师傅帮助当地建立了20万亩蔬菜基地,收购农产品约50万吨,带动了约15万农户就业。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康师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康师傅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还推动这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品责任,聚焦务实的ESG

2022年,康师傅推出了“纯萃零糖原味茶饮料”,该饮品获得广东省节能减排标准化促进会颁布的碳中和证书。2024年,康师傅推出环境友好型新品“茶的传人”。

图为康师傅在2025年碳博会现场展示的环保解决方案(受访企业供图)

“双碳”理念融入产品开发的案例仍在继续。今年,康师傅推出50%糖分且富含膳食纤维的冰红茶,新款冰红茶既减少了消费者对糖的摄入,又能实现减碳。根据康师傅的测算,相比经典版冰红茶,每生产100万瓶500ml新款冰红茶的碳排放可减少约29吨。

早在2022年初,康师傅就推出了无标签饮品,为了带动更多的消费者、渠道伙伴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今年康师傅水品类的主力产品“喝开水”也将在全国多个省份正式推出轻量瓶。

将ESG融入企业运营,不仅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能直接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康师傅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仅通过节能减排低碳项目,每年能为公司增加1亿元以上的经济回报。

康师傅“润物细无声”式的务实路径,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力、成本控制力和品牌影响力,还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张震)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89930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