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兰朝红:从“追光者”到“发光者”

如果说教育公平政策如同太阳,广布温泽,那希望工程事业则如同烛火,照亮每一处细碎的阴霾。得知今年是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30周年,兰朝红难掩激动情绪,写下这句话。作为第一批受资助者,兰朝红曾奋力走

“如果说教育公平政策如同太阳,广布温泽,那希望工程事业则如同烛火,照亮每一处细碎的阴霾。”得知今年是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30周年,兰朝红难掩激动情绪,写下这句话。

作为第一批受资助者,兰朝红曾奋力走出大山,毕业后受希望工程感召,又毅然回到乡村,现任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11月7日,兰朝红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她从寻觅希望到播种希望的故事。

绝境中,她是倔强的追光者

“因何与希望工程结缘?”面对记者的提问,兰朝红的思绪飘到让她铭心刻骨的苦难童年。

兰朝红出生在城步一个偏远山村。7岁那年,父亲离家出走,留下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幼小的弟弟,兰朝红不得已辍学。

“只有读书,走出大山,才能改变命运。”放牛、砍柴、做家务,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兰朝红的眼睛仍然迸发着光亮,那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重新背上书包时,兰朝红已经12岁了,按年龄插班读小学五年级。此后,这个离开学校整整5年的插班生,在求学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全校第一,最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捧着录取通知书,兰朝红欣喜若狂。然而,家庭无力负担学费,怎么办?村支书兰支国带着她走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靠着挨家挨户的“化缘”,终于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就在兰朝红以为一切朝着美好方向发展时,变故陡生——大三那年,相依为命的母亲去世了。兰朝红哭得昏天暗地,硬撑着料理完母亲后事。

“看样子,书是读不下去了。”18岁的兰朝红,似乎再一次走进了黑黢黢的绝境里。

“听说共青团搞了个希望工程,你要不去试试?”同学的一句建议,仿佛裂缝中突然照进的一丝微光。

“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也要拼尽全力。”回忆这段往事,兰朝红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她一早便从学校出发,拿着地图,边走边问。从清晨走到午后,连中饭也没顾上吃,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走到了团省委机关。

命运的善意,终于眷顾了这个执着的姑娘。兰朝红随机敲开一扇门,走出一位亲切的姐姐,叫刘凤娟。听完兰朝红的来意后,刘凤娟领着兰朝红走进希望工程办公室,帮深陷求学困境的兰朝红争取到了生活困难助学金。

刘凤娟认了兰朝红为妹妹,常常主动去湖南一师,关心兰朝红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周末经常带兰朝红回家,做上一桌好菜,给她补充营养。30年过去,她们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

兰朝红说,18岁那年,她失去了一个家,但希望工程又给了她一个家。

返乡后,她是温暖的发光者

1995年,兰朝红从湖南一师毕业,被分配到长沙市岳麓区东方红农场小学任教。

让人意外的是,没过多久,兰朝红又回到了农村。

“做出这个选择,还是跟希望工程有关。”兰朝红回忆,有一天,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看着照片中苏明娟那双大眼睛,她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又仿佛看到无数的农村孩子,“他们在呼唤我回家”。

即使当时农村学校处境困窘,有的连工资都发不出,兰朝红还是毅然决定回到农村。她提出一个要求:“我要去的学校,越偏远越好。”

1997年,兰朝红只身奔赴离城步苗族自治县城20多公里的清溪小学,从语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到副校长,一干就是25年。她不仅成为了全县教学改革的领头雁,还尽己所能实施素质教育,教孩子们识谱、跳舞、画画、写毛笔字。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每年开学,兰朝红跋山涉水、走家入户地劝学,学生家里实在没钱,她就拿出微薄的工资垫交,在那个农村孩子辍学十分常见的年代,硬是做到了学校整整10年无一人辍学。

2008年,兰朝红被评为湖南省第二届“喜来登”农村优秀教师,获奖金4万元。她将2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其余的钱用于学校建设和给孩子们买书包文具。

“让希望的光温暖更多的孩子。”在兰朝红的争取下,爱心单位为清溪小学建起了崭新的教学大楼、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爱心音乐教室”“快乐体育场”“新年新衣”等公益项目不断落地。

前不久,有两个从清溪小学考上镇上中学的女学生,趁着月假来看望兰朝红,还带了一大包东西。

兰朝红以为是礼物,刚想拒绝。女学生抢先说:“兰老师,我们知道您不会收礼物,所以用零花钱买了奖品,用来奖励弟弟妹妹们。”临走时,一个女生认真地说:“兰老师,我也想成为您这样的人。”

从这个十几岁姑娘的眼睛里,兰朝红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原来,希望的火炬已经悄然传递。

那一刻,兰朝红觉得,一切的付出,很值。(记者 梁可庭)

责任编辑:李婧怡

http://gy.youth.cn/gywz/202211/t20221117_14136594.htm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