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山区大多属老少边深度贫困地区,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山区大多属“老少边”深度贫困地区,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重点应从何处突破,难点在哪里?这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湖北省恩施市实际对相关问题作以下探讨。

把握重点,逐一突破

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污水乱泼、垃圾乱扔、粪污直排的生产生活陋习根深蒂固,是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最大问题。近年来,恩施市突出抓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村容村貌治理工作,大力推进“一网一站两示范”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打造“一网”,着力治理生活污水。按照省政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总体部署,高标准启动了13个乡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配套建设污水管网273.39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7300吨/天。为落实资金保障,通过PPP方式筹集资金,组建社会资本方占股80%、政府方占股20%的项目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目前,市域13个乡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已全面建成,累计完成总投资46024万元。恩施市采用生态敏感区乡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均高于一级A,达到地表劣四类水标准,乡镇、集镇生活污水将实现处理全覆盖,全市基本形成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建设“一站”,聚力治理生活垃圾。2018年,恩施市多方筹措专项债券资金4.73亿元,重点推进乡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项目建设,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一年多来,已有白杨坪、盛家坝、白果、龙凤等4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完成10座新建垃圾中转站设计方案,并已于2019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乡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项目建成后,补齐了垃圾转运短板,使全市加快建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为主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管理体系,提高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目前,全市每个村已至少安排1个公益性岗位从事村庄保洁工作,全市共配备保洁员347人,实现市有督察员、乡(镇)有转运员、村有清运员、组有保洁员的四员负责制在各乡镇的全覆盖。

创建“两示范”,全力治理村容村貌。一是做好传统村落保护示范。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的专家团队,对全市历史村镇进行深入普查,完成27个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其中红土乡天落水村马弓坝组、盛家坝乡大集场村、二官寨村等1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红土乡天落水村、盛家坝乡大集场村先后分别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有力支持了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二是做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示范。围绕整治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特色示范村的要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仅2018年,就完成1856户危房改造任务,通过“厕所革命”,29座乡镇公厕(新建25座、改建4座)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自2016年以来,每年都有2个乡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得到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支持。其中,芭蕉侗族乡戽口村跻身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白杨坪镇洞下槽村入选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名单。

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原因

恩施市通过重点抓好“一网一站两示范”建设,市域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综合整治工作形成系统化、常态化机制,全市也涌现出一批先进示范典型。但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人居环境状况不平衡。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位置较偏远的乡镇,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村容村貌治理上与其他乡镇存在一定差距;从村与村之间的整治情况来看,已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的村,如寨湾村、秋木村、杉木坝村、二官寨村等,因享受到了较多资金和政策扶持,人居环境状况明显优于其他村。

规划管理工作较滞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规划引领,但许多村庄规划长期未修编,难以与市级和乡镇规划形成有效衔接,实现整体推动。如在传统村落规划编制方面,全市目前仅有滚龙坝村、大集场村、天落水村3个村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方面,一些村只有在涉及到申报工作时,才临时编制规划,没有提前从长远谋划,科学论证不足。

资金短缺是最大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投入大、见效慢,而作为“老少边”深度贫困地区的市级财政支持极为有限。恩施市目前虽已进行了多方面的资金筹措,如发行债券,实行PPP、TOT等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庞大的综合整治投入来说,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项目均因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的推进速度。具体到村级层面,资金来源更加有限,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更多依赖上级财政拨款。

多元化参与相对不足。一是缺乏部门之间的联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涉及到住建、规划、交通、农业、文旅等多个部门,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未形成推进合力。二是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

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山区农村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两山”理念,真正将其转化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实践,做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根据各乡镇和各村具体发展情况,分别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修订各村发展规划,形成有序衔接,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严禁“一刀切”。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有序推进原则,把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摆在优先位置,打好基础,再逐步深入到美丽村庄建设的全覆盖上。要坚决避免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加大基础投入,加快建设。统筹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倾斜,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探索采用融资租赁、特许经营和集中打捆统一招标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推进以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尽快补齐发展短板,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促进融合发展,提质生效。可充分利用旅游强市的优势,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按照乡村旅游区的标准,做好乡村道路、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改造升级,打好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利用好古村落分布广泛、自然生态环境好的特色,重点扶持一批古村落和美丽乡村示范点,建成配套完善的乡村旅游景区,打造主导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样板。并形成先进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村落。

广泛动员发动,促进共建。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为成员单位,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协调和督导,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形成最大合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动员,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参与治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坚持农村居民主体地位,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广泛发动、深入参与,共同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本文作者为湖北省恩施市住建局局长】

编辑:hcf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