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中国教育明德论坛聚焦基础教育:70年来小学净入学率从20%升至99.95%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李虹静)11月9日,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19年年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内研学教育机构世纪明德承办,论坛主题为中国基础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李虹静)11月9日,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19年年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由国内研学教育机构世纪明德承办,论坛主题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70年的现状与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副部长、原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副部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周远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央民大附中总校长田琳等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并与现场近5000名教育工作者就聚焦教育政策解读、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学旅行与实践教育等核心教育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聚焦学校,培养益于社会的孩子

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吸引了大批校长参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主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在论坛开幕致辞中便与在场的校长、老师们就“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进行了讨论。

王文湛认为,校长是对老师最关心也最为了解的人,校长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还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校长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

彭凯平表示,培养能够为他人服务的人,能够改变社会的人,能够成就人类性格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世纪明德董事长、总裁李岩致开幕辞。主办方供图

聚焦70年,基础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7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识字率从20%提升到96%,其中小学净入学率从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各阶段教育入学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在演讲的开端向与会者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70年的发展现状。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致辞。主办方供图

他表示,虽然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当下学校课程建设缺乏价值引领、体系构建以及课程整合能力。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教育信息化是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也分享了他们的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了当前基础教育的痛难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议题,彭凯平从心理学研究出发,与参会人员分享了自己对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的认识,他表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尽量避免青少年堕入“低欲望时代”,培养积极健康的中国孩子。

他认为,积极心理学对中国教育是一条全新的思路,对培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意义重大。积极的自我、成就、情绪、意义、关系、投入,是积极教育的6大板块,是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抗逆能力最重要的方式。

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主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进行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聚焦方法,培养价值观正确的孩子

“一本教材,可以在一个优秀教师的手上产生奇妙的变化。课本的字里行间,蕴藏着可以滋养生命成长的无穷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诗词大会》专家评委康震表示,“中国先哲的思想中有无穷的养分。我们不应该只让孩子们背诵原文,而是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明白,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一种价值的存在,孟子写的生和死的问题,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的价值观。故而教育工作者要用纯粹的育人之心引导学生乐于求知、从课本中汲取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养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诗词大会》专家评委康震进行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则再次强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且须是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他表示,中国基础教育培养的孩子一定是自己家的孩子,国家的孩子,应该有着对民族的情感和对祖国的认同,对自身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学校再培养其学科知识、能力方法、创新创造。

会上,著名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少将也鼓励教育工作者用新时代的理想信念影响下一代,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与认同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编辑:hcf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