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会现场8月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中共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朝阳,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晓峰,武威市委宣传部副部

发布会现场

8月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中共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朝阳,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晓峰,武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子胜共同介绍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刘伯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共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朝阳先生,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晓峰先生,武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子胜先生共同介绍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3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中共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朝阳先生介绍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有关情况。

中共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朝阳

梁朝阳: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金城兰州,举办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对新闻界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武威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武威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要冲,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78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45个民族。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

武威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中原传统文化与西域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天马文化、灿若繁星的五凉文化、博大精深的凉州儒学、独具特色边塞文化、高雅绝伦的西凉乐舞、特色鲜明的西夏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武威文化地域特色鲜明,内涵博大,底蕴深厚,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给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武威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武威是甘肃省文物大市,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西藏纳入中央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天梯山石窟、鸠摩罗什舍利塔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0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拥有馆藏文物5.17万件,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是历史留给武威人民的巨大财富。

武威境内自然景观富集。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雪山天池、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绿洲和大漠戈壁等,多样的自然景观与多彩的历史文化、多姿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魅力独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价值。目前,武威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景点21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6处(雷台景区,文庙景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凉州白塔寺,沙漠公园,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铜奔马”于1969年9月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又名“马踏飞燕”,以超凡的铸造技艺著称于世。早在汉代,凉州先民就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定格了天马凌空、腾越飞鸟的神骏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面貌。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优秀代表,“铜奔马”自出土以来,曾多次出国展出,引起世人极大兴趣,一度出现了“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1983年10月,被原国家旅游局选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8月,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和推动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不断推动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在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上公布的全国“畅游中国100城”榜单中,武威市榜上有名。在2018年第三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暨产业资源链接博览会上,武威市荣获“全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金峰奖。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探究凉州文化,挖掘凉州文化资源,传播凉州文化魅力,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已经在成为武威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作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分项活动,武威市委、市政府已成功举办两届凉州文化论坛。今年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作为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分项活动将于2019年8月10日(星期六)在武威举办。本届凉州文化论坛的主题是“弘扬凉州文化,推动文旅融合”,旨在高起点、深层次地挖掘凉州文化内涵,彰显凉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宣传武威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推动武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共组织4项活动,一是是邀请百家讲坛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王子今,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担任策划与撰稿的邓建永,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导演,《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国明作论坛主旨演讲;二是举办摄影名家拍武威摄影作品展览;三是举办中国曲艺家协会“送欢乐下基层”演出活动;四是9月7日,在武威与中国社科院共同举办“交流与融合:隋唐河西文化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

今年,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我市作为“铜奔马”出土地,将于2019年8月26日至9月6日,由武威市委、市政府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主题为“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分别是8月26日—27日与省博物馆在兰州市、武威市举办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陇剧《马踏飞燕》展演;8月26日在武威雷台景区举办“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推介会;9月6日在兰州举办《中国马文化》丛书首发式。

办好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对于深入挖掘武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现厚重的凉州文化积淀,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对于提升武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推进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在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大幕即将拉开之际,我们诚挚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关注、宣传和推介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朋友到武威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投资兴业。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有各界人士的踊跃参与,有各家媒体的鼎力支持,这次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必将成为一届丰富多彩、成果丰硕的盛会。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梁部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光明日报甘肃站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武威市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目标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晓峰

陈晓峰:

2017年6月,市委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思路,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实现武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武威文化旅游产业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环境增添发展活力。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大会,高起点编制实施《武威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把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城市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推进烟头革命、厕所革命、交通革命“三项革命”,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城市功能完善行动、绿地倍增行动“三项行动”,配套旅游功能,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全面塑造文化旅游名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意见》等含金量极高的扶持奖励政策,被誉为“黄金21条”,吸引战略投资者参与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文化旅游项目。投资58.5亿元的全省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省列重大文旅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PPP项目,已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投运;投资37.5亿元的武威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天梯山大景区精品民宿即将建成投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提升改造及改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武威温泉度假村、普康田园综合体、天祝乌鞘岭国际滑雪场、民勤沙漠雕塑艺术主题公园等一批由社会资本投入的重点项目建成投运,培育了我市文化旅游拳头产品,极大的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2019年1—6月,全市实施文化旅游项目59个,完成投资13.86亿元。

三是促进多产融合培育新业态。以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产业链旅游发展为方向,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武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培育了民勤红旗谷、古浪金水源、天祝大红沟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依托我市体育资源,着力培育品牌赛事,连续两届举办“环湖赛”武威段、“野性祁连”越野跑等体育活动,用赛事活动拉动旅游消费;以发展中医药生态养生经济、弘扬中医药生态养生文化为重点,打造“食养”“药养”“水养”“沙养”等为特色的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品牌,形成了以武威温泉度假村、甘肃蓉宝中医药养生生态旅游创新园等为主的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

四是强化宣传推介提升知名度。围绕打造“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旅游形象品牌,成功举办凉州文化论坛,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等文化“大咖”以“弘扬凉州文化、传承丝路精神”为题纵论凉州文化;邀请王立群等著名文化学者在《凉州讲坛》作主旨演讲。在春节期间策划实施白塔寺、雷台、普康等文化艺术灯(庙)会,央视新闻频道连续两年进行报道,并在客户端进行直播;举办了“万人吟诵凉州词”、“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第三届绿色公益盛典等活动;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启动“十万学子”游武威活动;通过央视《味道》栏目、今日头条、微信、抖音、中国甘肃网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开展历史文化游、沙漠生态游、雪域藏乡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宣传推介,武威市荣获“全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金峰奖、“最美中国•优质旅游目的地城市”“首批全国文化旅游胜地”等称号,武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151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4.4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1.56倍、1.69倍,2017年的1.28倍、1.33倍;2019年1—6月,全市接待游客86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33.1%。

甘肃农民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请问,武威市在学习宣传“时代楷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武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子胜

吴子胜:

武威市在学习宣传“时代楷模”方面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以后,市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勇挑重担、护卫家园的担当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勇于探索、唯实创新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目前,这一活动正在深入进行。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精神作为新时代武威精神,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凝聚更多正能量。

二是组建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巡回宣讲。4月中旬,武威市组建“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赴全省各地巡回宣讲,并应邀赴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等地开展宣讲,共开展宣讲66场,现场聆听宣讲报告会的党员干部群众达8万多人。

三是主流媒体跟进宣传报道。今年以来,特别是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以来,中央和省属主流媒体共刊发和播发消息报道70余篇,市属媒体和有关媒体对宣讲活动全程跟踪报道,共刊发播发各类新闻70余篇。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布了“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主题公益广告。

四是开展文艺创作。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为背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出了报告文学《沙漠赤子》、长诗《喜看古浪六个老汉沙里淘金》、纪实文学作品《筑梦八步沙》、歌曲《追梦八步沙》等文艺作品。省内外影视公司和单位提出摄制、创排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为题材的电影、电视连续剧、秦腔剧目和话剧,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摄制组对八步沙“六老汉”治沙人事迹进行了采访拍摄。

主持人:

谢谢回答。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希望新闻媒体加大对武威凉州文化论坛的宣传报道。需要单独采访领导的记者请会后联系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编辑:hcf 审编:admin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凡来源不是“中国公益报道网”或“全民公益报道门户”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最新图文

热点排行

本网要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256752

中国公益报道网 |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 备案号:京ICP备16047934号-2 Copyright © 201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204号 |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72)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